9月4日下午,杭州市组织召开玻璃制造行业污染整治提升验收会议,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和第三方技术单位参会。会议对全市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验收,一致认为杭州市整治工作组织有力、措施扎实、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标志着我市玻璃制造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揭榜挂帅、全程晾晒、绩效比拼”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要求,杭州市于2024年7月全面启动玻璃制造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计划至2025年底完成。通过全市上下协同发力、企业积极响应,我市提前3个月高质量完成各项整治任务,行业污染物排放浓度下降,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本次整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高污染燃料使用情况普遍、玻璃熔窑设置烟气旁路、物料储存与输送过程无组织排放等突出问题,聚焦“六个化”整治提升目标,即行业发展集约化、工艺设备自动化、能源结构清洁化、污染防治高效化、厂区建设规范化、环境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进玻璃制造企业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治理提升。
本轮整治行业突出问题和自查问题整改全面完成,行业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一是普遍实现生产工序智能化,其中2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1家完成天然气炉窑技改电炉窑建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二是污染减排水平显著提升,整改后颗粒物(PM)减排量0.271吨/年,NOₓ减排量为11.43吨/年。三是污染物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粉状物料实现100%密闭管理,生产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和雨污分流100%,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四是节能降耗成效突出,行业清洁能源应用率达100%,光伏板安装面积达38380㎡,年发电量超700万度,降低碳排放49245tCO2,4家企业配置余热回收系统,废玻璃回收利用率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在整治工作中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新模式,以“生态+科技”双轮驱动创新打造的“生态智卫”系统,不仅支持直观查看企业问题整改进展、查询企业治理成效量化打分,更通过“全要素一图管治、全链条闭环管控”等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与规范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有效提升了行业环境治理水平,更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及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模板。
下一步,杭州市将以此次整治提升为契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加快推进“领跑”企业培育,推动玻璃制造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资料/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