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服务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复兴路)
项目性质:改扩建
地理位置:项目位于西湖区和上城区,西起之浦路以西,东至复兴路。
建设内容:项目西起之浦路,东至复兴路,全长约6.3km。其中,地面道路由现状双向6车道改造为双向4车道,为城市次干路兼顾景区道路,设计速度40km/h;新建地下隧道长约5.62km,双向4车道+2应急车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全线在之浦路、之江路各设置1对进出匝道,配建管理用房一座,建筑面积约600m2。结合隧道同步建设输水管道、电力管道的敷设通道,输水管道、电力管线等本体工程另立项目实施。同步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范围内的之江路沿江地面景观。
工程投资:599520.33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主要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 序号 | 行政区 | 街道 | 敏感点名称 | 与隧道口相对方位 | 与最近隧道口距离(m) |
环境空气 | 1 | 西湖区 | 转塘街道 | 云栖蝶谷 | N | 30 |
2 | 九溪玫瑰园西区 | NE | 152 | |||
3 | 梵村花苑 | NW | 400 | |||
4 | 云荷廷 | S | 440 | |||
5 | 浙江建人专修学院 | NW | 537 | |||
6 | 西湖花园 | NE | 680 | |||
7 | 杭州国土局之江分局 | NE | 685 | |||
8 | 之江新城建设指挥部 | NE | 719 | |||
9 | 西湖墅 | S | 736 | |||
10 | 九溪玫瑰园东区 | NE | 920 | |||
11 | 之江九里 | SW | 1070 | |||
12 | 公元沐桥 | SW | 1084 | |||
13 | 五云山疗养院 | NE | 1374 | |||
14 | 西湖街道 | 西子湖小学 | NE | 1638 | ||
15 | 徐村 | NE | 1687 | |||
16 | 西子湖幼儿园 | NE | 1715 | |||
17 | 九溪新村 | NE | 1724 | |||
18 | 浙大之江校区 | NE | 2414 | |||
19 | 上城区 | 南星街道 | 钱塘艺墅 | S | 20 | |
20 | 六合源 | S | 20 | |||
21 | 白塔人家 | N | 46 | |||
22 | 民安苑 | E | 200 | |||
23 | 水澄花园 | E | 209 | |||
24 | 水澄花园配套幼儿园 | E | 222 | |||
25 | 八卦新村 | N | 360 | |||
26 | 复兴城市家园 | NE | 663 | |||
27 | 好望角公寓 | E | 675 | |||
28 | 江新苑 | E | 677 | |||
29 | 清河家园 | NE | 745 | |||
30 | 清怡花苑 | E | 765 | |||
31 | 十亩田家园 | NE | 937 | |||
32 | 海月花园 | NE | 1120 | |||
33 | 江滨职业学校 | NE | 1412 | |||
34 | 清河实验学校 | NE | 1498 | |||
环境要素 | 序号 | 行政区 | 街道 | 敏感点名称 | 与地面道路红线相对方位 | 与地面道路红线距离(m) |
声环境 | 1 | 西湖区 | 转塘街道 | 云栖蝶谷 | N | 17 |
2 | 九溪玫瑰园西区 | N | 14 | |||
3 | 西湖花园 | N | 200 | |||
4 | 杭州国土局之江分局 | N | 65 | |||
5 | 之江新城建设指挥部 | N | 131 | |||
6 | 九溪玫瑰园东区 | N | 27 | |||
7 | 之江九里 | N | 20 | |||
8 | 五云山疗养院 | N | 200 | |||
9 | 西湖街道 | 西子湖小学 | N | 50 | ||
10 | 徐村 | N | 200 | |||
11 | 西子湖幼儿园 | N | 8 | |||
12 | 九溪新村 | N | 50 | |||
13 | 浙大之江校区 | N | 50 | |||
14 | 上城区 | 南星街道 | 钱塘艺墅 | S | 17 | |
15 | 六合源 | S | 10 | |||
16 | 白塔人家 | N | 40 | |||
17 | 民安苑 | E | 10 | |||
18 | 水澄花园 | E | 12 | |||
19 | 水澄花园配套幼儿园 | E | 13 |
表2 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序号 | 编号 | 河流名称 | 水功能区 | 水环境功能区 | 目标水质 |
地表水 | 1 | 钱塘190 | 钱塘江 | 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源区 |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 II |
2 | 杭嘉湖6 | 中河 | 中河杭州饮用水源区 |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 III | |
3 | - | 珊瑚沙水库 | - | 备用水源地 | II | |
4 | - | 五浦河 | - | - | III | |
5 | - | 九溪 | - | - | III | |
6 | - | 虎跑溪 | - | - | III | |
7 | - | 进龙桥河 | - | - | III |
表3文物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序号 | 历史文化遗存类别 | 保护级别 | 历史文化遗存名称 |
文物保护 | 1 | 世界文化遗产 | 世界级 | 中国大运河 |
2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 |||
3 | 文物保护单位 | 国家级 | 大运河 | |
4 | 闸口白塔 | |||
5 | 钱塘江大桥 | |||
6 | 六和塔 | |||
7 | 之江大学旧址 | |||
8 | 省级 | 杭州海塘 | ||
9 | 钱塘江与运河运口水利航运设施-龙山闸遗址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声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路面拆除、隧道开挖、道路施工以及施工车辆运输,其中开挖机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是最主要的。本工程沿线敏感点相对较为集中,施工期噪声源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等特点,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
运营期,部分车辆经过隧道进入地下,减轻了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起到了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仍有敏感点不能满足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的要求,本工程通过采取隔声屏障、低噪声路面、隔声窗等形式,进一步减轻其声环境影响。
2、大气环境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既有管线施工、路面拆除、隧道开挖、道路施工扬尘及车辆行驶二次扬尘,对近距离敏感点,施工扬尘将产生一定影响。本工程采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现场无混凝土搅拌扬尘及沥青熔融烟气,路面铺浇沥青时会有少量的沥青烟气,环境影响只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消失。
(2)运营期
工程运营期各敏感点的CO、NO2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二级标准要求。管理用房要求不设置餐饮。
3、水环境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隧道、地面施工等产生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过程,多余废水排至市政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通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2)运营期
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为管理中心生活废水和路面径流,实行雨污分流,运营期隧道冲洗废水统一收集处理,此外,本工程还考虑海绵城市设计,对水环境影响很小。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筑垃圾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箱定点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占地多为交通设施用地,施工期会占用部分绿化用地,通过对现有绿化进行移植,施工结束后进行景观绿化,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低噪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做好临时隔声围护,如确需夜间连续作业,应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居民。本工程主线通过采用低噪声路面、隔声屏障、隔声窗、射流风机安装消声器、加强绿化等不同措施减轻声环境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施工物料堆放远离河道水体,设置排水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期实现雨污分流,做好路面养护,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做好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混凝土、沥青拌合材料均外购,不现场拌合。运营期道路养护单位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工作,有效抑制路面扬尘。
4、固体废弃物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期建筑垃圾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规定作妥善处理。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设置限速标志;编制应急预案。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工程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快速路网规划、杭州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杭州市快速路网,方便群众出行,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工程建成运营对声、大气、地表水、生态等环境要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其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主要为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
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①设计、施工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对拟建项目的态度等。
期限及公众意见反馈途径:相关单位及个人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表达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
地 址:杭州市中河中路275-1号
联系电话:0571-87152910
2、环评单位: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向往街199号3号楼
联系电话:0571-87331040
3、环保审批部门: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电话:0571-85085326
八、环评报告审批前公示
在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可在环评单位网站进行公开查阅。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
2019年7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