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日
省生态环境厅公布
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2024年度优秀改革案例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推进“宁静小区”建设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
成功入选地市优秀改革案例
这是继《创新噪声基层治理新机制 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入选2024年度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优秀案例”之后,“宁静小区”建设工作再次入选优秀改革案例。
一起来看看!
防治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局聚焦群众“家门口”的噪声问题,以全国“宁静小区”建设试点为切入口,创新噪声基层治理新机制,着力破解基层噪声治理责任归属、标准共识、职责界定、执法查处等多方面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130个小区已通过各项指标复核,第一批88个小区(含64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建成“宁静小区”。
一、系统谋划,健全宁静小区建设新体系
1.找准一项政策资金支持。提前谋划部署,鼓励区县先行先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2023年5月我市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宁静小区”建设工作七个试点城市之一。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宁静小区”建设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广。
2.构建一套建设标准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宁静小区”建设工作程序和“526”标准体系,为“宁静小区”建设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3.打造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以“宁静小区”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建立“市—区—镇街”三级联动机制,以项目推动噪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东新街道数字驾驶舱增设“宁静东新”数据模块,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精准化、数智化管控
二、科学施策,破解基层噪声难题新策略
1.提高问题发现能力。研发多场景噪声监测系统,形成噪声问题发现整体解决方案。运用带有AI功能的噪声在线监测设备,自动识别、定向追踪声音,实现精准“测”噪,智能“溯”噪;依托海康威视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加装噪声组件,升级为可视化噪声监控系统,快速形成噪声监测网络;研发便捷实用的微型噪声计,U盘大小、连接手机即插即用、成本低廉,成为基层噪声治理的“新晋网红”。
转塘街道绘制小区噪声地图,让噪声“看得见”
2.提升问题处置能力。激发“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集成效应,拱墅区将噪声问题闭环处置深入融合“141”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1560”高效闭环工作机制,统筹街道、部门、社区、物业、楼道长等基层网格力量,通过网格内协商劝导有效化解80%以上噪声问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3.提高问题化解能力。靶向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生活噪声,完成60件省移交问题线索、14件省重点督办件、4件市纪委移交投诉举报件办理。今年1-11月,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受理噪声信访同比下降11.4%。
三、因地制宜,打造噪声问题治理新样板
1.聚焦解决群众身边9类常见噪声问题。
通过推广定向音响、安装吸声屏障、加强修缮维护等降噪“小妙招”,解决19处广场舞点位、28处水泵房、91处儿童游乐设施、318处电梯、214处垃圾投放点等各类噪声扰民问题。
祥符街道安装嵌入式垃圾生态转运仓,解决垃圾清运噪声难题
2.打造基层社会生活噪声治理示范样板。
3.如拱墅区通过安装嵌入式垃圾生态转运仓,源头破解垃圾清运噪声扰民难题;西湖区绘制噪声地图让噪声治理“一图尽览”;临安区针对装修噪声推出“宁静哨兵”场景应用,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3.构建噪声共治共享格局。
4.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公开小区声环境质量,建立“静博士”志愿者队伍,开展“我为噪声献一策”主题活动,发挥“红茶议事会”等社区居民议事平台作用,探索与周边商铺建立“噪声友好线”“宁静码”“五星商铺”评价机制,共同打造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宁静家园。
盈丰街道民和社区组织开展“宁静小区”宣传活动
资料/大气环境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