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有56个比赛场馆,目前所有比赛场馆已全部完成赛事功能验收,具备了赛事运行的功能,亚运场馆隐藏着哪些“绿智慧”,如何将“绿色”办赛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起来了解~
绿色场馆筑牢绿色亚运之基
从空中俯瞰,杭州电竞中心形似一艘“星际战舰”停靠在北景园生态公园内,蓄势待发。电竞项目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备受期待。杭州电竞中心大部分功能空间均位于覆土景观地面之下,大大降低了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波动。主场馆通过出挑深远的檐口造型,利用建筑体量自遮阳及可调节外遮阳系统适应当地气候。屋顶的电致变色玻璃天窗,随着光照强度的不同,玻璃颜色也随之改变,自动调节热辐射量,在实现自然采光通风的同时,既实现了有效降低能耗,又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除了将 “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融入绿色亚运场馆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无废亚运场馆”样板的打造更是“绿上添绿”。设置了“无废亚运场馆”22项指标,推动出台绿色场馆标准规范、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标准,全面推广绿色建造、节能环保技术和可循环、可再生材料,新建场馆以及改建、扩建部分绿色建筑达标率100%。目前,杭州市已建成“无废亚运场馆”10个,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成为浙江省首个荣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体育场馆类建筑,杭州亚运村成为浙江省首个获评国家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项目,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场馆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和谐共生。
南有“莲花碗”,北有“杭州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内,曲棍球场宛如一把“杭州伞”,乒乓球馆呈不规则椭圆形造型,形似一个“放大版”的玉琮,每一座场馆不仅拥有轻盈、经典而又标志性的建筑形态,还体现出绿色场馆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场馆建在优美的生态公园里,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原址为拱墅区花园岗村的苗木种植地,改建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确定了北场(曲棍球场)、南馆(乒乓球馆)的布局。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河道水系的蜿蜒形态,打造绿色生态峡谷,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拱墅运河体育公园通过“体中体”设计概念,将公园、场馆、景观之间流畅整合,尽量最小化影响环境,但是最大化资源利用,让建筑由内而外释放出生态、低碳的理念,成为浙江省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位于富春江畔。场馆以山为形,体现黄公望画卷中的山元素;景观以水为韵,通过流畅的铺装线条来体现水文化;通过地景建筑的形式延续了江岸的生态自然,以充分尊重自然方式将人们的生活和建筑融合到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场馆屋面为覆土种植屋面,屋顶全为绿化,屋顶屋面覆土面积共约2.4万平方米,从地面延伸至屋顶,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平赛结合、还园于民,践行可持续使用。
杭州亚运会场馆强化“平赛结合”设计规划理念,非赛时向公众开放,还园于民,实现场馆的可持续使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内的乒乓球馆将亚运比赛服务用房整合成为独立的全民健身中心,解决了赛时使用面积不足、赛后大量空置的问题,体育馆内配置了1800多个活动座椅,比赛内场大小可随活动座椅调整。场馆可以承接篮球赛、羽毛球赛、体操、文艺汇演、大型报告等各类文体活动。
据了解,56个场馆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在谋划赛后利用的问题,目前已经有51个场馆制定了下一步的具体利用计划和运营单位。淳安亚运分村所在的界首乡,水域广阔、港湾曲折,拥有“黄金湖岸线”,沿线随处可见骑行、徒步的游客。这条环湖绿道,也是骑行爱好者公认的打卡点。淳安县将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绿道+”文体旅经济,串联沿线景区景点、田园村庄,促进三产融合,带动群众致富,既探索了赛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淳安县也瞄准“赛后文体城”目标,将全力打造集运动康养、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目的地。
“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杭州亚运场馆不仅满足赛时需要,更兼顾赛时赛后功能转化,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体可持续利用,力争实现亚运建设的成果由全民共享。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