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护西溪生态之美

今年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在“治”更在“知”,明晰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西溪湿地生态治理。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自2020年起一直在有序开展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西溪湿地景区的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驾护航。

· 1 · 

无惧风雨 坚守调研一线

自2020年6月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研工作启动以来,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第一时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植物分类专家高亚红带队,携科研管理部、植物资源中心等6名专业技术人员,不畏严寒酷暑,对西溪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工作。

西溪湿地实地调查照片采集

杭州植物园(院)开展的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结合西溪湿地历史资料搜集、历史调研数据、植物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西溪湿地植物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线路。随后根据调查规范,科学、分时、分段全面开展植物调查,采用网格化方式调研,将整个西溪湿地全区分成200m×200m的网格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利用Biotracks App记录植物的名称、GPS、多度、生境,并拍摄照片。对常见的维管植物种类野外直接记录和拍摄照片,对疑难种拍摄照片并采集标本,进行后期鉴定。本次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横跨2020年、2021年两年,共计开展野外实地调查30余次,包含春、夏、秋三季,完成西溪湿地全范围内16条线路调查。

野外标本采集

· 2 · 

总结摸底 助力生态保护

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研野外调研部分工作结束后,杭州植物园(院)对西溪湿地的植物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湿地植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本次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研共计调查到西溪湿地维管植物700余种,分布于150余科400余属,拍摄照片4000余张,其中野生植物300余种。根据本次调查,比对《浙江植物志》、《杭州植物志》及论文,他们很欣喜地发现野生植物在西溪湿地的新分布。如杭州地区新分布记录种长叶雀稗(Paspalum longifolium)、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毛叶雀梅藤(Sageretia thea var. tomentosa)等,还有原先仅桐庐、建德有分布的大红泡(Rubus eustephanos)也在此次调查中在西溪湿地发现。同时还有宽叶胡枝子(Lespedeza maximowiczii)、香花鸡血藤(Callerya dielsiana)、短柱铁线莲(Clematis cadmia)等原先记载仅临安区有分布的植物也在西溪湿地“安家落户”。

新分布植物短柱铁线莲

西溪湿地特色植物扯根菜

西溪湿地由于其自然生境的特殊性,本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具有西溪湿地特色的野生植物,如成片的水蜡烛,秋季紫色的花序铺满池塘,甚是壮观;水岸边的扯根菜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吴兴铁线莲、鹿藿爬满堤岸;水道中成片的疏花蓼好似水中绿毯。这些种类在杭州其他区域并不多见,此次在西溪湿地发现也大大丰富了杭州的生物多样性数据。

西溪湿地特色植物水蜡烛景观

除此之外杭州植物园(院)还针对西溪湿地特色栽培植物、西溪湿地入侵植物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为西溪湿地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 3 · 

整装待发 西溪生态保护再行动

下一步,根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实施方案(2019年-2023年)》和《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文件部署,杭州植物园(院)将再度整装出发,在2021年至2022年度牵头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重点区域的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工作。希冀通过本次调查摸清西湖西溪景区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变化及趋势,为全面提升西湖西溪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支撑。

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以期通过西溪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为促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进程,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强化西湖西溪景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好这张杭州靓丽的生态名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