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零废弃”方向?

 

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零废弃”并不是硬性规定的规则或制度,而是需要倡导与努力的方向。它的重点是资源的3R合理管理:源头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以及回收循环(Recycle),使最终送往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减到最少,无限趋于零,避免资源变成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零废弃”的方向有很多,有家庭零废弃、校园零废弃、零废弃办公、零废弃赛事等。每一个方向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执行方式不同。

零废弃赛事

如今,大型赛事活动越来越多,据了解,广州年均举办千人规模活动3000多场。为谋求便利,主办方往往会使用各类一次性用品,从而产生大量垃圾。一场万人级别的马拉松赛事,一天内产生的垃圾量就高达5吨,主要来自参赛选手和观众使用的纸杯、矿泉水瓶、纸张等。为此,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理现场,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零废弃赛事”的倡导可以有效减少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同时还可以让活动参加者体验寓教于乐式的环境教育,丰富当地环保文化等。NGO组织“自然之友”就曾孵化出“零废弃赛会”项目,推动体育赛事、会议、大型活动(如音乐节)中的垃圾减量。

2016年4月,自然之友“零废弃赛事”小组在北京春季城市越野赛中有了首次实践。赛事中,各补给站、水站不提供任何纸杯和瓶装水,所有选手及工作人员自带水杯或水袋。

除了零纸杯,赛事主办方还从参赛包减量、赛事设备的重复利用、补给品包装减量、补给站垃圾分类等方向入手,尽可能减少因赛事产生的废弃物。

事后反映,绝大多数参赛者对补给的效率能够接受,对零废弃的理念表示了认可与支持。

零废弃会议

一个会议的零废弃,首先必须在两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明确零废弃会议的目标,二是确认责任方。

目标:不管是何种主题、多大规模的零废弃会议,都要在条件允许和自身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到新旧物品消耗最少、固体废物产生最少,资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从而接近“零废弃”。

实施:零废弃的实施,必须责任到人。会议组织的最高负责人,必须是零废弃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才能保证细节的具体实施;推动实施的具体人员和责任团队,必须明确职责;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沟通。

具体细节包括不采购并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会议材料尽量少打印,不采购小包装和过度包装的糕点,在参会者认同的情况下,茶歇少提供或不提供食品,种类尽量简单等。

主办方还应提前发放《会务通知》,让每一位与会者为“零废弃”会议做好物质和心理准备。比如自带水杯、筷子和手帕;携带个人差旅洗漱物品;携带必要文具;做好会议期间参与实践垃圾分类的心理准备等。

零废弃校园

学校涉及的人和事方方面面,做到完全的“零废弃”很难,但也不是没有方向。在北京,有一所名为“明悦”的学校,从运营以来基本做到了“零废弃”。

明悦学校从建校开始,就没有买过办公纸,用纸需求通过单面纸的捐赠满足。在用纸习惯上,也培养学生节约,比如将纸张分成几部分,每次只使用其中一部分。饮食上,则培养孩子吃饭努力做到“零厨余”。学校有一个小小的有机农场,种着40多种蔬菜、水果和花卉。实在有剩下的厨余,则将其堆肥。

“零废弃”是在过程中产生和实现的。明悦学校还引导学生帮助周围的社区消化、回收垃圾,对接下游的处理机构。对于回收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则给予一定的表彰。

(王琳琳整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