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二军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对于这一问题,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我们不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提倡不杀戮不食用野生动物,这还不够吗?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另一个问题: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许多人看来,野生动物似乎和人类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野生动物等同于老虎、熊猫、藏羚羊或者白天鹅、丹顶鹤等大型的兽类或禽类。但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看来,野生动物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包括我们司空见惯的青蛙、蜜蜂、蝙蝠等小动物,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介入人们的生活而极易被忽略。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生活着870万种生物,动物(包括其中的昆虫)占到了89%。他们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用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炎的话说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野生动物的话,人类就没法生存。

对于得出这一结论的知识,其实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学过,比如人类大部分农作物是依赖于野生动物传授花粉的,没有传粉动物,植物就无法繁殖;很多植物的种子不通过动物的搬运,或者不经过动物的消化,就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发芽,等等。有研究指出,传粉动物对全球农作物的价值贡献超过了540亿美元。如果没有传粉的4万余种野生动物存在,人类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严重的问题,甚至威胁到人类粮食的安全供应。

而除了有益于农作物的繁育,野生动物还对农作物的生长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比如枯枝落叶、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经动物和微生物分解后,会增加土壤中的营养,以供植物生长所需。人们最为常见的蚯蚓粪就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既能使土壤肥沃,又能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一些野生动物在土壤中钻洞,会使土壤变松,让空气和水更容易抵达作物的根部,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如果没有野生动物,土壤将面临板结、退化。

这是从微观层面来看野生动物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某种关键生物的减少或灭绝,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传粉动物大量消失的后果,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类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最终目的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仅仅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而要保护所有野生动物并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则是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目前来说,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在我国被开发利用了几千年,很多地方人们的生计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及相关利用息息相关。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法律在制定时需要考虑这一现实,但与此相关的规定需要明确,保护优先的原则必须在法律中确立,并成为一种方向。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需要改变为保护野生动物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因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为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