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我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杭州市下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与一群少先队员代表、少儿工作者以及一些热心于少年儿童事业的各界人士接触,感触颇深……
  对于一个国家,对于全人类来说,环境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搞好环境保护,除了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采取必要的保护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措施则是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而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是环保事业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提高21世纪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作为环保部门,都很看重从少年儿童的教育抓起,去做好环保事业。我们下城环保的工作也得到了团区委、团少工委、教育局、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大力帮助。我们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中就有一大批是少年儿童,绿色学校、环保小卫士评选、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纪念活动、生态摄影大奖赛等一系列环保宣教工作都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少先队员中的发动面、影响面十分广。以少先队员为代表的生态环保活动也是亮点辈出。像“携手1+6”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变废为宝争奖章”活动等反响都很好,培养了孩子们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目前,下城区已有市级绿色学校17所、省级13所,国家级1所,区级绿色学校创建率达到100%,近日又有几家学校要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这些学校已经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相信孩子们学习、生活在其中也会越来越关心环保、爱护环境。
  但是,我们在看到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有更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而不能骄傲懈怠,因为这个地球并不太平,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发的事故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正在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拉响警报。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环保教育,创新思维,从根基上加强我们民族的环境保护力量,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环保的认识,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情感。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要提供给少年儿童一个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平台,带领他们走出教室,听鸟鸣,闻花香,亲近水、亲近空气,让他们在对环境的感知、熏陶、欣赏和体验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其中一员,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到这个地球美丽和安详,继而形成共鸣,引导他们从小建立起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他们善待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自觉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
  加强环境教育,塑造新一代具有环境意识的建设者,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绿色学校这个载体很好,但也存在着个别学校因为要达到某些指标而开设环保课程,仅有形式但缺乏内容,其本身出发点就有问题。尽管环境教育不作为考试科目,其本身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只要有良好的初衷,有更远大的目光,环境教育就有美好的前景。开设环保课程,其目的是让少年儿童更好的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他们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双手去为这个地球、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做些事情。因此,开设环保课程不能拘泥于形式,不能浮于表面,要拓宽思维,带领孩子们采取各种途径去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除了利用好环保课堂以外,也可以利用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不光我们的地理课,我们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课上都可以利用教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时仅仅需要在课堂教育中占用几分钟的时间,甚至是两三句话,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少年儿童接收知识的能力很强,因此往往是这种看似见缝插针的教育,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想,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不久的将来环保课也会像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主课,环保教育将会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之一,各类升学考试也会将环保知识列入必考内容。
  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少年儿童养成习惯。
  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事业,而与之联系的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也是这些小小的行为与我们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少年儿童一天中有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所以应当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开辟环保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设置生物角等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引导他们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不让细水长流;引导他们节约用电,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引导他们节约纸张,参加植树、保护树木;引导他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引导他们拒绝使用一次性制品、妥善处理废弃物……对于不文明的行为,不良的习惯,我们要及时阻止,晓之以理,让少年儿童既克服不良行为,又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们还要把这种影响扩大到家庭中去,家长作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人,身教重于言教,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创新环保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的教育往往比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寓教于乐,才能将已有的认知进行交流和内化,继而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学校中,我们可以继续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来增强环保意识。在校外,环保志愿者活动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载体,要继续发扬这个载体的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投身其中。每年我们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相应的“保护母亲河”、“绿色文明号”、“环保小卫士评选”等一系列活动都是非常好的,既鼓励少年儿童争优,又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
  少年儿童的思维没有束缚,海阔天空,他们想出来的环保金点子、小招数、小歌谣都是很有创意和富有童趣的,所以只要抓好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鼓励少年儿童的这些新观念、新想法,善加利用,就完全有可能结出丰硕的创造性成果,我们的环保事业也将更有活力和生气。
总之,培养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鼓励他们参与环保、创新环保是当前尤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环保状况的好坏,关系到我们环保事业未来的兴衰,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相信只要我们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培养,积极引导,就可以为我们培养出更多的环保后备力量,那么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目标也将为期不远。(章馨尹)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