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标杆!杭州两地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5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公布!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 共建低碳生活共享可持续发展、中国湿地博物馆分别入选社区类、基地类典型案例。一起来看~

01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 共建低碳生活 共享可持续发展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市中心,集行政办公、金融贸易、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核心区四季青街道辖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15万人,是杭州市楼宇经济主阵地。街道以打造低碳楼宇经济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的绿色低碳示范街道为目标,自2018年起,持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动低碳技术落地,修订低碳楼宇运行管理标准,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引导低碳产业集聚。2023年10月,荣膺浙江省首个低碳楼宇经济省级低碳街道试点,成为都市区绿色低碳转型典范;2025年1月,入选C40绿色繁荣社区全球案例库。

四季青街道秉持“共建低碳生活,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宜居、绿色、低碳的未来社区,贡献“钱江新城”方案。

作为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和钱江新城核心区,四季青街道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聚焦低碳经济产业,将低碳理念融入到社区建设各领域,积极探索都市区低碳文化创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化、城市建设生态化、低碳生活全民化、绿色发展制度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浙江乃至全国大型城市中心区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可持续发展范例。

02中国湿地博物馆

中国湿地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为核心使命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建筑面积20200㎡,展厅面积8500㎡,年接待观众超70万人次,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LEED .NC绿色建筑“金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标杆场馆等百余项荣誉。

博物馆以“科技+生态+人文”为特色,通过数智化展陈、沉浸式体验、跨界融合实践,构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生态教育体系。2024年焕新升级后,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依托场馆设施、教育资源及国际合作网络,打造集科普宣传、实践体验、公众参与于一体的绿色低碳教育基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公益性科普场馆,中国湿地博物馆承担传播湿地生态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核心职责。通过创新科普教育、策划主题展览、转化科研成果,普及湿地保护价值;开展国际交流推广“西溪模式”,构建馆校社联动网络,打造社区与校园文化空间,推动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料/综合规划处、上城分局、西湖分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