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公开 | > 信息公开目录 | > 审批许可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 > 20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
2025年5月14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拟对1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进行公示。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5月15日-2025年5月2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提出要求听证的申请。
联系电话:88156310
传真:89511528
邮箱:xihuhb@126.com
通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政务服务中心文一西路858号东一楼生态环境综合窗口
邮编:310012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公众参与情况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良祥路北延(杭长高速-东西大道)工程 |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余杭区良渚街道 |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良祥路北延(杭长高速-东西大道)工程南起杭长高速南侧,下穿杭长高速,北至余杭区320 国道(东西大道)良祥路互通,全长约1.2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设计车速 60km/h。良祥路互通枢纽往本项目方向设有4条匝道落地,4条匝道在本工程实施范围内总长度为541.07m,现余杭区范围内匝道部分已实施,预留4 条匝道的跳水平台。本次良祥路北延(杭长高速-东西大道)工程实施范围为杭长高速南侧至东西大道,工程全线包括道路、桥梁、管线等,本次道路总长约1.2km,规划道路标准段横断面宽50-72.5m。 | / | 项目建设和营运过程中遵守国家、省、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对所提交的材料和相关附件,保证材料和填写的内容真实。 | 1、主要环境影响 (1)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道路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筑路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建桥打桩、材料运输等产生的噪声,其特点具有间歇性、高强度和不固定性。工程沿线居民分布较多,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时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降低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道路营运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车辆发动机的噪声,行驶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噪声,以及鸣号声。道路营运后应针对不同的超标值、住户分布情况以及目前噪声控制经济技术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2)大气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施工车辆行使的扬尘、砂石料堆场扬尘和沥青铺摊产生的烟气。施工过程中需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施工扬尘,减轻扬尘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运营期的废气主要为过往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NOx、CO等,影响区域局限在道路两侧。随着油品质量及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大降低,道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逐步减小。 (3)水环境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施工行为将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泥浆,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影响局部水域。因此,应该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并且建立泥浆沉淀池,在施工的同时,注重泥浆等污染的处理回用,并且在施工过程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降低施工活动给水环境带来的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也会对沿线水塘及河流造成影响。运营期主要为道路路面地表径流。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筑垃圾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运营期固废主要为道路养护时收集的路面垃圾,由养护工人收集后弃至指定垃圾收集点。 (5)生态环境 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石方填挖等工程行为对沿途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原有植被的破坏。在施工期间,由于道路的永久性占地、填挖工程等会破坏植被,改变地形,造成新的裸露坡面等,从而影响了部分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同时使局部的水土流失增加或加剧。在营运期间,主要是运输车辆在行使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铅尘等对沿线两侧土壤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及农作物质量的影响等。 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加强对各种筑路机械、车辆的维修养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夜间过晚施工。必须在夜间施工的项目,要有安民告示和计划。运营期主要通过采用隔声屏障、隔声窗等措施减轻声环境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队伍租借沿线民房,生活污水通过农村污水处理站处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施工机械,以防漏油漏水,污染沿线水环境,桥梁施工泥浆应尽量处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排放。运营期实现雨污分流,做好路面养护。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堆料场、拌和站远离居民区。施工材料运输应定时洒水防尘。运营期道路养护单位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工作,有效抑制路面扬尘。 (4)固体废弃物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期建筑垃圾及弃渣等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妥善处理。运营期道路养护垃圾由养护人员带走弃至指定垃圾收集点。 (5)生态环境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完工后迅速用草皮或其他防护材料覆盖。所有路堑边坡、排水设施都应迅速防护并加固,防止水土流失,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施工单位完工离场前,应将临时所占用的土地拆除临时建筑填平复。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