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服务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二期工程(五常港河—荆常大道)
项目性质:改扩建
地理位置: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路
建设内容: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二期工程(五常港河—荆常大道)西起荆长大道以西,东至五常港河,起止里程为K0+300~K2+014.193,全长约1.71km。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为地面道路、地下隧道、管线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其中地下隧道长约1650米,双向4车道设计,两侧设置紧急连续停车带,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中间不设匝道,地面道路仍为城市主干路标准,双向6车道设置。隧道风塔位于文一路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南侧绿化带。
工程投资:131209.89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道路主要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 序号 | 行政区划 | 社区 | 名 称 | 桩号 | 距道路中心线距离 | 路线经过形式 |
声环境、大气环境 | 1 | 余杭区 五常街道 | 文一社区 | 文一村(周家埭) | K0+460~K0+700 | 北约86m | 隧道(明挖)+地面 |
2 | 五常社区 | 远洋西溪公馆 | K0+760~K0+900 | 南约84m | 隧道(明挖+盾构)+地面 | ||
3 | 规划西溪公馆配套幼儿园 | K0+760~K0+860 | 南约80m | 隧道(明挖)+地面 | |||
4 | 何家坝 | K1+450~K1+600 | 南约80m | 隧道(盾构)+地面 | |||
5 | 西溪水岸花苑 | K1+450~K1+900 | 南约87m | 隧道(盾构)+地面 | |||
6 | 西湖区 蒋村街道 | 西溪里社区 | 中海西溪华府 | K1+400~K1+900 | 北约260m | 隧道(盾构)+地面 | |
地表水 | 1 | / | 五常港 | K2+000 | / | 跨越 |
表2 隧道口、风塔主要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序号 | 行政区划 | 社区 | 敏感点 | 与风塔相对位置 |
环境空气 | 1 | 余杭区 五常街道 | 文一社区 | 文一村(周家埭) | 西侧约660m |
2 | 西溪北苑 | 西北侧约675m | |||
3 | 海创园人才公寓 | 西北侧约775m | |||
5 | 西溪风情社区 | 大华西溪风情 | 西侧约900m | ||
6 | 五常社区 | 远洋西溪公馆 | 西侧约190m | ||
7 | 何家坝 | 东侧约225m | |||
8 | 西溪水岸花苑 | 东南侧约230m | |||
9 | 华元美林公馆 | 南侧约660m | |||
10 | 昆仑府 | 南侧820m | |||
11 | 西湖区 蒋村街道 | 西溪里社区 | 中海西溪华府 | 东北约510m | |
12 | 富越香溪 | 东北约745m | |||
13 | 万科西庐 | 东北约815m | |||
14 | 坤和西溪里 | 东北约900m | |||
15 | 竞渡社区 | 西溪花园蒹葭苑 | 西约630m | ||
16 | 西溪花园芦雪苑 | 西约950m | |||
17 | 西溪花园凌波苑 | 西南约615m | |||
18 | 西溪花园流芳苑 | 西南约715m | |||
19 | 西溪花园竞州苑 | 西南约790m | |||
20 | 文溪中学 | 西南约890m |
注:本表仅列出大气评价范围内距离隧道口、风塔较近的主要环保目标。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声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路面拆除、隧道开挖、道路施工以及施工车辆运输,其中开挖机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是最主要的。本工程沿线敏感点相对较为集中,施工期噪声源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等特点,随着施工期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随之消失;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
运营期,部分车辆经过隧道进入地下,减轻了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影响,起到了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仍有敏感点不能满足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的要求,本工程通过采取隔声屏障、低噪声路面、隔声窗等形式,进一步减轻其声环境影响。
2、大气环境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既有管线施工、路面拆除、隧道开挖、道路施工扬尘及车辆行驶二次扬尘,对近距离敏感点,施工扬尘将产生一定影响。本工程采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现场无混凝土搅拌扬尘及沥青熔融烟气,路面铺浇沥青时会有少量的沥青烟气,环境影响只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消失。
(2)运营期
经预测,本工程运营期道路及风塔对各敏感点的CO、NO2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3、水环境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隧道、地面施工等产生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过程,多余废水排至市政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通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2)运营期
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为管理中心生活废水和路面径流,实行雨污分流,运营期隧道冲洗废水统一收集处理,此外,本工程还考虑海绵城市设计,对水环境影响很小。
4、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筑垃圾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垃圾箱定点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占地多为交通设施用地,施工期会占用部分绿化用地,通过对现有绿化进行移植,施工结束后进行景观绿化,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1、声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低噪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做好临时隔声围护,如确需夜间连续作业,应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居民。本工程主线通过采用低噪声路面、隔声屏障、隔声窗、射流风机安装消声器、加强绿化等不同措施减轻声环境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施工物料堆放远离河道水体,设置排水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期实现雨污分流,做好路面养护,隧道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进行统一处理。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做好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混凝土、沥青拌合材料均外购,不现场拌合。运营期道路养护单位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路面清扫、洒水工作,有效抑制路面扬尘。
4、固体废弃物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期建筑垃圾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相关规定作妥善处理。 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设置限速标志;编制应急预案。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工程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快速路网规划、杭州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杭州市快速路网,方便群众出行,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工程建成运营对声、大气、地表水、生态等环境要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其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征求意见的对象:主要为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
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①设计、施工和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对拟建项目的态度等。
期限及公众意见反馈途径:相关单位及个人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可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表达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
地 址:杭州市中河中路275-1号
联系电话:0571-87152628
2、环评单位: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向往街199号3号楼
联系电话:0571-87996810
3、环保审批部门: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电话:0571-85085326
八、环评报告审批前公示
在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可在环评单位网站进行公开查阅。
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
2019年1月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