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收悉。结合市民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办意见,经研究,并经我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我局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一、针对贵委提出的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作建议。我局认为: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推进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效举措。
我局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美丽杭州”考核。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每年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上城区以生态警长、生态联勤警务站和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为抓手,率先探索形成“林长+河湖长+田长+警长+检察长+综合执法长”六长联动机制,协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临安、建德、淳安等陆续建立清凉峰、下涯湿地、青溪饮用水源地、小金山渔业种质资源等多处生态联勤工作站,保护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西湖景区公安打造旅游景区“生态警务”新样板,全面打击毁林种茶、偷猎盗猎、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突出的生态违法犯罪。市林业水利局牵头建立市县两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清风行动”“之江利剑”等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在构建智慧监管中,实现“杭州·生态智卫”的市县两级承接贯通,打通下辖各区县市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街镇网格数智监管全覆盖,按照“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式远程监管体系建设要求,持续完善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在线监控系统。
下一步,我局将推动生物多样性立法调研等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执法联动,继续联合开展“绿盾”行动,牵头编制《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为今后杭州生物多样性工作明确方向。
二、针对贵委提出的优化空间保护格局建议。我局认为:落实就地保护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地,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监管,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控政策,是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的有效途径。
为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贯彻实施《浙江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确定全市生态环境管控的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产业集聚类和城镇生活类)和一般管控单元三大类共324个(其中市辖区212个),将市域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全市国土面积约30%。构建“三圈三带一湖”(城市水网生态圈、水源涵养生态圈、综合生态功能圈;钱塘江水环境生态带、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带、千里岗水土保持生态带;千岛湖)的全域生态空间,完善生态安全架构。按照国家、浙江省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关政策要求,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严格保护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
下一步,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迁地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抢救性保护,规范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准入及生态红线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准入清单,进一步夯实生态资源保护基底。
三、针对贵委提出的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建议。我局认为: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专业性,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保障。
2023年修订实施《杭州市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3-2025)》,首次明确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包括生态示范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个性因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科学引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实践。争取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自评估”、“友好城区(上城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三个省级试点,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并加大生物多样性政策保障。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人才队伍、支撑平台等方面为推动杭州市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杭州市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个性因素项目的资金支持。借助外脑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专业性。
四、针对贵委提出的加强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建议。我局认为:发挥民间协会组织力量,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重大项目成果等宣传普及力度,推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推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是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浓厚氛围的有效途径。
近五年,我局联合社会团体、科研院校、民间组织等举办各类活动1100余场,组织研学超200次。2023年举办首届“杭州市生物多样性观察节”,面向公众开展跟着科学家去调查、城市萤火虫调查、湿地观鸟等系列活动,报名火爆,吸引了18个主流媒体报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涌现出了“鹿爸爸”章叔岩、“西湖鸳鸯护卫队”等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生动事例。在全省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评定规范》团体标准,标准化评定体验地。截至目前建成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溪湿地等4个省级体验地,上城紫阳书院、滨江中医药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市级体验地9个,更有一批在建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已实现13个区、县(市)全覆盖。向国际社会发出生物多样性杭州声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期间,4个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全球100+典型案例”。杭州亚运期间在淳安亚运分村、西湖高尔夫、桐庐马术等场馆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场馆建设,在景区控制亮灯时间、频次、规模等,减少对鸟类、水生生物和植物的影响,相关做法获国外运动员和媒体关注。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建设新一批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并做好培育。持续推动科普宣传,依托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自然教育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活动。
感谢贵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7日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