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杭州 你我共建|点赞!2023年杭州市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共建新时代美丽杭州,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美丽杭州·你我共建”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经各区、县(市)及有关单位推荐,主办单位及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评出了10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戴椿年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

从浙江省级机关退休后,戴椿年立即投身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坚持把每周一期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点亮退休生活,继续积极为党工作。

20230828-21.png

自2014年7月至今,戴椿年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阵地化、常态化、规范化等方面作出不少探索和尝试,在志愿者和市民中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功勋志愿者”、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城市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浙江“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等。

20230828-22.png

坚持策划、组织社区环保志愿服务。在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荆山翠谷社区、西湖区西溪街道华立金顶苑小区等地定期开展活动,累计组织近500场活动,服务影响居民、商家超万人次。准备充分、流程严谨、注重实效,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坚持走进学校开展生态环境理念宣传,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始终怀着满腔热忱,戴椿年先后接待来自浙江省内外70多所大中小学约7000名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努力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理念告诉更多学生,倡导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主动收集一只牛奶盒、少用一只塑料袋等小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得到青少年学生的热烈响应。

坚持走进企业、西湖风景名胜区等地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积极做好融合、联动,在西湖边志愿者微笑亭面对大学生和四面八方的游客开展宣传。只要有机会,他就随时随地宣讲,随时随地行动。戴椿年一直推动多一些生态环境宣传阵地,帮助更多人找到志愿者,找到志愿服务,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送到更多年轻人身边,引导大家参与进来,坚持下去,把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潘桂方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

潘桂方自2015年3月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起初主要是参与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治安巡防、河道巡护、道路交通秩序维护。2017年退休后,加入了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的行列,积极学习、践行和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为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出自己的奉献。

20230828-23.png

在总队的大家庭里,潘桂方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主动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和家人一起动手,将没人回收的干净塑料袋、塑料盒及洗净的牛奶盒等废弃物收集起来,送到总队进行统一回收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生活中细心观察、虚心求教一些家装的活,在家里遇到“小毛小病”时,可以做到不求人。在外,遇到塑料制品破损的修补、桌椅板凳的修理,也能发挥一技之长。因此对自己使用的物品更加注重保养和维修,轻易不扔,能修理修补的尽量自己动手,不能胜任的就找专业人士帮忙处理,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以前光知道益虫要保护,害虫要消灭。潘桂方经过学习才知道,许多生物的生存是靠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来维系,他开始关注生物链的相互关系,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30828-24.png

平时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绿色星期三”“环保志愿服务开放日”“一把伞一座城”“盖盖有缘”等公益活动,以及进入社区参与宣传环保知识和为民服务等活动。对内做好图书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并根据总队的安排,将总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的档案材料按不同年份不同内容分门别类,一一归入档案,做好资料和档案的收藏和保管工作。

戚宝兴

上城区戚宝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退休后本应过着清闲的生活,但已年过七旬的戚宝兴却比原来更忙。退休前的30多年,他一直在杭州的环卫系统工作。在四季青街道,他的电话号码被17个小区的老百姓抄在墙上,哪家的下水道堵了,不是找管道疏通公司,而是第一个想到他。这位“退而不休”的共产党员,把“五水共治”带进了千家万户,也成为了站在源头的护河卫士。

20230828-25.png

退休不褪色,治水入人心

戚宝兴自三十年前就成立了“戚宝兴为民服务队”,带领服务队的志愿者一起,免费为杭城60岁以上居民群众、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管道疏通、管道维修等服务。人人都说疏通下水道“苦累脏臭”,但戚宝兴却以此为乐,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制作了式样长短不一的工具,也练就了一身通下水道的好本事,成为了“雨污分流”最早的实践者。“为民服务队”的热线电话就是戚宝兴的手机号码,全年无休,接到求助电话,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去帮忙解决问题,同时就将居民家中污水乱接的问题帮忙改掉了,“雨污分流”的理念深入了群众心间。

近年来对污水接入雨水管道的整改,实现207户居民家庭的雨污分流,累计为居民群众节省资金200余万元。如今,他因病手术不能弯腰,儿子小戚则带领更多人成立了“戚宝兴公益服务中心”,走上了专业化的公益道路。短短十年间,“戚宝兴公益服务中心”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160人的大团队,形成了社会公益的合力。从1983年到2023年,从原下城区到原江干区再到全杭州,戚宝兴和他的便民服务队已经无偿为杭城居民群众提供服务40年,已开展了1000多场进社区公益便民活动,累计提供服务10万余人次。

20230828-26.png

治水治源头,环保大家行

戚宝兴一直说“治水要治源头,源头好了,河道就好了”。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跟其他志愿者坚持在每次服务时苦口婆心地劝导那些雨污混接问题,同时把发现的问题报给街道,利用专业能力协助实现雨污分流。每个月,戚宝兴公益服务中心在举办便民服务的同时,都不忘带上“五水共治”的展板,号召居民护河爱河、保护环境。戚宝兴先后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提到这些往事,戚宝兴总是摆摆手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尽最大努力为百姓干点好事是我的责任,大家能一起践行环保才是我的目标。”

吴德昌

“民间河长”、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

吴德昌深知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水环境好不好,水质干不干净,又与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休戚相关,所以他一贯重视生态环境事业。

20230828-27.png

自2014年担任民间河长以来,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每天带着他的巡河记录本和手机详细记录河面的漂浮物、河岸垃圾,及时反馈街道河长办。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节假日也从不间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平均全年巡河360天以上,撰写巡河日记2100余篇21万多字。

20230828-28.png

在巡河时他还积极向路人宣讲政策,倾心听取百姓对治水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做好百姓思想工作。作为垃圾分类小组的指导成员,吴德昌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积极劝导并阻止沿线乱扔垃圾、乱排废水、乱搭乱建等行为,保证了中河沿线水清、水净、树更绿。

李勤爱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

李勤爱2014年开始关注“五水共治”行动,住在松木场社区的她,坚持落实每天三次三小时河道巡查,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对河道巡查情况拍照及时上传街道“五水共治”微信工作群。对发现河道排污、水质差等问题做到第一时间与街道河长、城管科联系,河长与城管工作人员对于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街道有了这样一位有责任心的志愿者,使街道能够随时掌握河道每天的信息,也是对河道管理的一种督促,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

20230828-29.png

李勤爱巡查河道无死角,对沿河店家的排污问题尤其关注,特别是“八小行业”的店面,对乱倒污水的店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店家沟通。许多店家一时不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但她仍然耐心解释宣传,使其真正理解。同时,她在与邻里聊天时,也是尽可能地向居民群众灌输“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性,向居民群众宣传如何保护好身边的河道,宣传“五水共治,全民参与,造福子孙”的倡议,使松木场社区居民人人知晓“五水共治”的真正意义。

20230828-30.png

巡河护水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的,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五水共治”、参与“五水共治”,李勤爱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她经常在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节水爱水护水知识宣讲,发动身边的邻居、朋友、志愿者们加入到护水队伍中。2016年,李勤爱牵头成立了西湖区青少年护河先锋队,由最初的十几个中小学生,发展到现在600多人,最多一次活动有150人参加,参与人员不仅有西湖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小学生,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甚至还有不少留学生。先锋队定期开展活动,李勤爱针对参加队员的不同身份,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既有爱水知识宣讲、捡拾河边垃圾等必备项目,也有调查采访、美丽河道摄影、河湖彩绘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今年已组织2000多人次参加活动。看到大家爱水护河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五水共治”的志愿服务当中,同心协力美化河道,李勤爱感到非常欣慰。

何钱雯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

何钱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秉承“弘扬雷锋精神,助力绿色亚运”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理念,在各类服务“双碳”、助力“双减”,助推“共富”的志愿服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示头雁风采。

20230828-31.png

服务“双碳”,打造低碳志愿讲解品牌

组织开展低碳科技馆定时公益讲解工作,创新低碳科普志愿服务形式。杭州日报《长假里“春节红”遇上了“志愿红”》等新闻稿专题介绍了低碳科技馆志愿者的风采,2022年至今,已讲解活动400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多次面向新志愿者和小小志愿者授课,介绍低碳知识,带动了一大批新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撰写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论文,入选《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青年论文集》。2022年参加生态环境部主办的“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比赛”,原创作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共同迈向低碳时代》获生态环境部主办赛事的优秀选题奖。2023年递交作品《实现城市绿色梦想 共同迈向低碳时代》,参与生态环境部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文工作。

20230828-32.png

助力“双减”,讲好低碳故事

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生态环境科普剧表演“三进”等志愿服务,力求将低碳带入寻常百姓家。在“双减”背景下前往闻涛小学开展手工实验、趣味课程等低碳科普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科学的种子。积极开展“低碳生活,我们在行动”青年集中实践月活动,广受好评。组织策划并开展“低碳文明树新风 优质服务迎亚运”高校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结合杭州市各类青少年低碳科技创新大赛主题,积极面向青少年传播低碳理念,做好赛事保障。

深耕科普创新,助推共同富裕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志愿者,先后主演以节能减降碳为主题的科普剧《新卖炭翁》、垃圾分类主题的科普剧《今天你分了吗》,参与2022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和临平区科技大篷车公益巡展科普剧表演直播活动,并参加杭州亚运会短视频大赛《绿色亚运,有你有我》的拍摄工作。多次参与科普“三进”活动,先后前往山区4县进行科普剧表演,为生态环境科普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伟

绿色浙江、余杭低碳城乡发展促进会、

余杭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百丈)志愿者

李伟,专职环保公益人,也是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志愿者。担任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固废分会执行秘书长、杭州市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余杭低碳促进会常务理事、余杭绿浙城乡生态社区中心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多年来,积极推动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双碳行动、海洋保护、气候变化项目落地,开展宣教工作。

20230828-33.png

环保活动执行者

李伟负责策划执行各级重大环保活动百余场,主要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GEF)项目、杭州市生态社区示范项目、横渡钱塘江、钱塘彩绘、全球拥江发展城市高峰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亚太中心年会、浙江电视台为地球朗读、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公益植树、浙江省6·5环境日主场活动、浙江省海洋日主场活动、杭州亚组委·2022个亚运梦想绘画活动、杭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攻坚会浙江省“无废亚运”推进活动等。

环保宣教志愿者

作为推动环境治理专职工作者,李伟也担任了余杭低碳发展促进会、余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公益讲解员等。秉承“让更多人环保起来”理念,服务的环保宣教活动年均40场,包括小河长护水计划、跟着垃圾去旅行、跟着河长去巡河、钱塘江水生生物展、海洋净滩行动等。年均为1000多人次开展公益环保宣教活动,累计时数1942小时。参与执行“同一条钱塘江”志愿服务项目还获中央文明办首批15个基层联络点项目。

20230828-34.png

社会影响传播者

在近6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志愿服务中,李伟组织的相关活动及服务内容得到了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关注。先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日报、中新社、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光明日报、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区各级主流媒体报道150余次。2021年在省自然资源厅世界海洋日主场活动介绍志愿参与海洋净滩工作。2022年在杭州“三长带三会”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会,为调研嘉宾做环保助力乡村环境治理介绍。2023年《浙江林业》撰文介绍百丈自然教育工作。

黄晓峰

临平区手拉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志愿者

黄晓峰自2019年2月加入杭州市临平区手拉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始终扎根于基层志愿服务、真心实意服务人民,坚守着“守护蓝天碧水,建设洁净美好家园”的理念,在环保志愿服务工作中力尽其责。

20230828-35.png

参加维护河湖整洁服务,为了整治村社辖区内的河道水体污染,曾多次组织水面清理,配合相关部门监督河湖水面保洁工作;参加养殖场排水监督服务,对污染源头的多家养殖场落实监督责任,监督落实环保措施;参加农田排水监管服务,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农田肥药水规范处置培训2次,开展农田排水日常巡查检查总计120余次,巡查服务期间向各个种粮大户宣讲严格把控施肥量,监管水稻田施过农药的水不流入河道中;参与治气志愿服务,利用发放秸秆禁烧管控告知书时,劝导村民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方式,积极落实秸秆焚烧宣传,并组建村级秸秆禁烧巡查小分队,在农作物耕种、收获季开展巡查。

20230828-36.png

参加村社小微水体清洁服务,协助部分村社制定环境清洁村规民约,参与村社小微水体环境保洁、垃圾分类等整治活动,保障了小微水体环境的洁净。参加渔政执法协查和河湖生态提升服务。协助相关部门、街道、村社累计协查非法捕鱼90余次,累计参加增殖放流志愿服务5次,共计投放鱼苗8000余斤。参加福寿螺防治服务。累计参加防治行动10次,协助部门、街道、村社共同对河道内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处理,累计处理福寿螺8000余斤。参加绿化服务。参与农村绿化长效管理巡查服务,对绿化保护、森林防火等各方面进行巡查,常态化进行绿化保护服务,服务期间累计排查了绿化问题80余个。

宋金香

淳安县威坪镇桐溪村网格志愿者

作为淳安县民间河长,宋金香积极支持并参与村环保工作,一直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为信念,习惯去河道检查是否有漂浮垃圾,主动参与打捞河道死亡动物的工作,不惧脏累。冬天里,手脚时常被冻伤,夏天里,皮肤晒成了紫铜色,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宋金香默默地奉献着,从来没有收取一份报酬。

20230828-37.png

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繁琐性、重复性的工作。在桐溪村,她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河道,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她几乎都在巡视河道拾取垃圾。在前年的一次大洪水中,宋金香舍小家顾大家,接连好几天都浸泡在河道里,村民看到她如此辛苦,都纷纷支援,让她意识到平日的艰辛大家都了然心中,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她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奉献,得到了全村村民的认可,桐溪村也荣获了多项县级环保类荣誉。

20230828-38.png

时间的脚步逐渐远去,虽然岁月留给宋金香的是粗糙的皮肤、新生的皱纹和带伤的双手。她依然用自己的汗水换取环境的洁美。

郑凌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志愿者总队志愿者

郑凌曾长期担任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行风监督员(任组长)和景区志愿队成员,为西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做了许多实事。他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热爱杭州这座城市,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衷于参加西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工作,有较强的社会监督、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认真地参与到维护西湖水域的生态保护相关工作和活动。

20230828-39.png

作为受聘的“西湖民间湖长”,他多年如一日地参与护湖的志愿服务工作与活动,认真履行湖长职责,坚持活跃在一线。配合管理单位年平均6次以上参与联合巡湖护湖,沿着西湖水域周边对微小水体多年察访的路径已近百里,志愿服务近250小时。他积极协助职能部门的督查工作,敢于监督不利于西湖水生态环境的行为。

20230828-40.png

他还充分发挥“笔杆子”的特长,积极向市民和游客宣传西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护湖”,他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掌握西湖水环境的相关基础数据,并结合西湖水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尽己所能地助推西湖的科学治水和保护,先后提出12项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让西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得到提升和推介。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