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坚持“为企业减忧、为政府减压、为环境减负、为美丽加分”的工作理念,发挥生态环保 “调节阀”、“防火墙”和“助推器”作用,有保有压、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统筹环境容量,重大项目优保障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整治提升、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等,累计回收储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排污指标121.37吨,以降污增益、绿色发展为导向,差异化配置排污权,服务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主导产业链式成长,涉及项目投资400余亿元。

20230220-11.png

简化审批流程,项目落地再提速

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指导推动桐庐经济开发区和6个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完成“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探索实行小微企业园“打捆环评”审批试点,项目环评申报材料、办事时间、环评费用均减少80%以上,环评降级管理比例达到60%以上。

分水制笔产业是桐庐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为助力解决制笔注塑类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桐庐分局推动开展分水镇“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在原先妙笔小镇已完成规划环评基础上,推进完成分水制笔工业功能区规划环评。实施“一免、四减”改革措施,在改革范围内的制笔注塑项目全部降级到登记表,短时间内完成96家制笔企业备案,激发制笔产业活力。同时,针对分水镇制笔注塑企业特点,邀请专家对环评编制单位进行培训和指导,向属地乡镇和企业开展“三服务”,推广相关改革措施。 

20230220-12.png

系统融合增效,智慧监管显成效

加快推进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环境监管制度体系改革全国试点,探索开发“排污许可e证通”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提出“一证归并整合、两端服务监管、三环紧扣相连、四方协同共诊” 环保“智管服”解决路径,通过大数据分析向排污企业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2022年以来有效防范环境违法行为20余起,相关经验和创新举措被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示范推广。

实时提醒服务显成效。系统可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和动态获取环评数据及用电用能等归集数据,研判企业是否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以及许可证是否即将到期,并通过“浙里办App”提醒、发送短信等方式告知企业,已有19家企业接到提醒后及时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和换证。系统还可依据审批部门作出发证决定时限,倒排计划,依据设定好的时间节点,自动给各环节内审人员发送任务提醒,跟踪推进内审进程,确保发证服务快速到位。先预警后执法,依据排污许可证中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不同阈值的设定实现分级预警,当在线监测浓度达到设定预警值后自动发送预警信息,提示企业检查排口、治污设施,避免超标发生,已实现41家企业在线数据超标等违法问题提醒。通过对准入企业的用水用电数据进行全过程跟踪,前后对比精准输出问题线索,查处未验先投案件9起。

通过本次试点,桐庐县将全县3400余家企业纳入创新“排污许可e证通”数字化管理场景,通过实时提醒问题、全流程帮扶,助企纾困解忧。通过归集数字资源,智能分析研判,精准输出问题,提高了生态环境数智监管水平和问题发现能力,做到了从“撒网式执法”向“目标式执法”转变,提升了执法成效,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20230220-13.png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