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焕发暑期环保实践新活力

引导青少年参与巡护身边的河流,参与“一把伞,一座城”、“绿道书房”、“瓶盖趣味博物馆”等特色活动,组织沿街商户走访、开展清洁行动,推进厨房里的公益——环保酵素的制作培训……今年暑期,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结合每周开展的定期活动,不断丰富环保主题社会实践的活动“菜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余杭区、富阳区等地,接待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帮助同学们和热心家长对环保公益有更深入了解,努力创新求变,积极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假,杭州环保志愿者已累计接待杭州市刀茅巷小学、丁蕙小学、五常中心小学和西湖高级中学等近50所学校超千人次青少年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来者不拒的同时,坚持标准

面对今年较多进行暑期环保社会实践的学生,环保志愿总队着力安排,尽量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单人实践会配备资深环保志愿者作为“公益导师”指导活动,小组或班级实践会提前做好沟通,力争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7月14日上午,经浙大研究生团协调,总队接待了来自四川省昭觉县的36名师生,开展两地环保公益交流,并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退休高级工程师张天立为师生讲解杭州生态环境保护的历程。同时请同学们参观了现有瓶盖作品,为目前正在做的垃圾源头减量项目“瓶盖趣味博物馆”出谋划策。活动结束前,向每一位师生赠送了总队环保公益入门读本《绿道遇见你——翻开环保志愿者的成长笔记》,希望以后在保护环境的一路上交流更多经验、展开更多合作。

量力而行的同时,追求效率

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给暑期实践活动带来不少挑战。环保志愿总队在提醒大家防暑防晒、量力而行的同时,要求参与者活动期间规范着装,邀请青少年及家长一起参加活动,保障活动安全,提高活动效率,促进活动成果产出。

7月16日下午,总队组织第373期“爱在东平巷”系列活动,组织北京交通大学15名省内大学生走访清泰街、光复路、浣纱路一带餐饮商户,征询生态环境工作意见和建议,向商户推荐总队环保公益活动。活动前,总队与大学生们进行多次充分沟通,双方在活动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活动当天,同学们从宁波、金华、丽水等地赶来讲评交流。

“爱在东平巷”是总队的日常活动,每期活动的举办过程都是总队志愿者逐渐创新优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借助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把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的成果推广出去。

寓教于乐的同时,求新求变

如何协调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面对青少年教育中的“有趣”和“有效”的关系,环保志愿总队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了很好的例证。

首先,把环境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同学们一起,为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送清凉”,听环卫工人介绍暑期工作情况,以坚持不乱扔垃圾等实际行动为城市保洁工作出一份力。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向青少年传递绿色生活理念,介绍环保公益活动。通过“绿道读书沙龙”,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读《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等主题文章,开展学习交流。通过“温暖阅读儿童成长宝盒”,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温暖声音传递给远方的小伙伴。

在凤起路333号,在日常整理瓶盖的基础上,组织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为瓶盖写“身份证”,编“说明书”。经初步统计,目前总队办公室共藏有166种各式瓶盖(塑料瓶盖除外),不乏“孤本”。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已经为近50种瓶盖编制了简版说明书。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绿之翼”环保社团的同学们还买来工具,尝试创作瓶盖作品,已展出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静物——菠萝》等赢得不少好评。接下来,还将面向青少年和热心市民选聘“月度值班馆长”,一起讲好“瓶盖故事”,努力通过一枚枚小小瓶盖彰显杭州环保志愿者和热心市民、餐饮商家源头为减少垃圾、创建“无废城市”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生态文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走近青少年是其中重要一步。环保志愿总队抓住暑期实践机会,以用心、真诚的态度,把每一次相遇变成有品质、有效率的环保知识输送,把“千方百计从源头减少垃圾,减少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理念送入更多青少年的心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环保志愿总队将一直和青少年一起,每天从“一点点事”做起,为美丽杭州、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