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琪

春夏之交的南方稻田里,福寿螺粉红色的卵块赫然出现,而河滩旁和农田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正努力蹿个儿。原本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节,却也因外来入侵物种的“肆虐”蒙上一层令人担忧的色彩。

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等物种,都有可能给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威胁。而在全球范围内,外来入侵物种更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有甚者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年,农业农村部起草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意见征集已经结束,社会各方主要就一些技术性细节提出完善建议。据专家介绍,“征求意见稿”从源头预防、监测与预警、治理与修复等方面,就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做了更加完整、更加综合的规范,亮点颇多。

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有什么重要意义?要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进步?对此,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丁晖。

中国环境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丁晖: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可落实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同时进一步明确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各项细则,是一部更加完整、综合的规范性文件。实际上,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有很多相关法律都涉及到了,比如农业法、草原法、渔业法、种子法,还有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一直以来,我们缺少一部完整的综合性管理依据,这就导致无法统一管理。

其二,生物安全法主要提供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框架,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管理办法和各项制度加以明确。比如像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等管理手段,这些在生物安全法里都提到了,可是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却没有一个更加具体、完整的管理依据,这就需要专门规章来提供支撑。实际上,专门规章可以提供细节化的指导,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解决了防控过程中缺乏操作细则的问题。

中国环境报:源头防控对防范外来入侵物种十分重要,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做得更好?

丁晖: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有一个通行的原则——预防原则。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它也同样适用。源头防控一般来讲都被认为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明显的策略。

“征求意见稿”对各种途径引入的外来入侵物种都做了系统规定,覆盖了境外引种、检疫,还有境内农林产品调运,以及自然扩散等环节。这就让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扩散的传入途径全部被覆盖,补齐了源头管控的短板。

实际上,防控中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引种的行为片面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前些年像鳄雀鳝和齐氏罗非鱼,当时都是作为养殖的新品种引进,但这几年它已经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如果留心观察花鸟市场,经常能发现一些“异宠”,它们的来源可能也不太清楚,也没有合法的引进手续,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征求意见稿”强调了这一问题。

此外,外来入侵物种在不同的领域其实都存在。比如在农业领域,有一些是属于农业的病虫害,在林业领域,也属于林业病虫害。以前在法律法规上有一些手段去管。现在“征求意见稿”将这些物种都作为外来入侵物种来进行系统管理。

中国环境报:如何解决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控中的短板?

丁晖:根据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规律,要从引进的环节做好源头预防,其次是对传播扩散进行调查监测。此外,还要对其进行控制和清除。

在预防上,“征求意见稿”对自然扩散进行了规定。第十四条要求对通过气流、水流等自然途径传入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加强跟踪和风险评估,这条在以前是没有明确规定的。

对自然扩散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信息的跟踪和风险评估,也是一种源头管理的措施。比如了解清楚其是否存在于境外,有没有可能传入到我国,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和评估。实际上,监测预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有效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这几种手段之间是相互支撑的。

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强调要开展全国性、全领域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这在此前也是没有的。这种全国性、全领域的普查工作基本都是实地调查,跟以前一些主要通过收集文献开展的调查有所不同。因为实地调查会更加准确、更加及时。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面积。

中国环境报:全国性的普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丁晖:普查的信息在三个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能搞清楚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底数,明确外来入侵物种的变化趋势。以前对外来入侵物种分布信息往往缺乏实地调查数据。全国范围的普查能把实际情况弄清楚。世界有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我国的有32种,那么这些物种到底现在扩散到什么范围,产生了什么危害,会不会像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严重,这些问题在普查中能够找到答案。

其次,普查也能为以后开展重点物种的监测奠定基础,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普查所获取的信息,找到已经扩散的地区,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点,采取相应的监测方法。

其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普查工作都是基础。在普查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工作。

未来,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强调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控制规划。规划要根据不同的入侵扩散阶段,分别采取清除和控制的策略。比如,有些地方在红火蚁的早期阶段,它的种群规模还不是很大,就会采取彻底清除的方式。另外像松材线虫,在全国影响范围比较大,在诸如黄山、泰山、张家界这些重点区域,采取的是清除策略。其他地方可以进行可持续控制。

从控制的角度来讲,方法有很多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这些手段都可以运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环境友好。像现在比较常用的就是化学控制法,但它会产生抗药性,或者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危害,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我们更提倡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除了化学防治,还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实现既要能消灭外来入侵物种,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不能造成有害影响的目标。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