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时一年多编制完成的《杭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杭州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了!
《规划》可以简要地用
“1348”4个数字来概括
“1”是指1个规划总目标:力争2025年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三无、两提升、三个百分百”,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形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的基本格局,实现河湖“有水、有鱼、有草、有透明度”、流域“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最忆江南,湿地水城”,助力杭州建设“生态文明之都的重要展示窗口、美丽中国样本的重要展示窗口”。
“3”是分别针对钱塘江、苕溪、运河3大流域制定保护要点。《规划》围绕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运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分别提出措施与任务。
“4”是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亲民指标4类规划指标。《规划》指标体系共设置常规指标14项、亲民指标6项,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15项,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大领域。
“8”是8大主要任务。《规划》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精心呵护水生态、切实防范水风险、弘扬传承水文化、创新发展水产业、深化数智共保共治等八大方面从严部署主要任务,确保杭州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同时,为落实《规划》重点任务,安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工程174个,其中饮用水水源保护类项目9个,污染减排类项目49个,生态流量保障类项目64个,水生态保护修复类项目46个,水环境风险防控项目6个,估算总投资达到960.38亿元。
高水平完成《规划》编制
杭州做了这些事
杭州早在2019年起即着手推进规划编制基础性工作,2020年3月正式启动,8月设立工作专班,9月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组织成立4个联合调研小组,对重点流域重点目标开展集中现场调研,累计调研50余天,参与调研人数130余人,形成了杭州市水生态环境治理“四张清单”、“十四张表格”等成果。
同时,以数据引领分析问题。收集社会经济发展、水环境质量变化等长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各领域最新发展要求,分析造成主要问题的原因。通过以专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先后组织举办编制工作技术培训、专家咨询论证等会议十余次,实施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质量和进度“双管控”。并且,本着“专家把脉,开门编规划”原则,充分借助上级专家团队力量、有效融合地方专家咨询成果,同时充分对接市级部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等参与规划讨论,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民众的建议和呼声,将公众参与融合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编制过程中,杭州市提交的中间成果《规划要点报告》高分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设区市规划要点报告技术审核,并成为全省除国家试点湖州市外唯一通过太湖东海局评审的成果。在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商视频会议上,杭州市作为4个规划编制先进市之一,由胡伟副市长做先进经验介绍。杭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翟青副部长的充分肯定。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