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张生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经我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专项工作组、严格执法监管方面

我市组建了由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任双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对2020年度塑料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并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监管局等9部门组成塑料污染治理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美丽杭州、土壤污染防治、清废攻坚、生活垃圾分类”等年度工作任务考核,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日程化工作。

(一)制定了实施方案

紧紧围绕“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聚焦塑料“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加强禁限政策的业务指导。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成为我市塑料污染治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开展业务工作培训

2020年10月12日,杭州市召开了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部署视频会议,对省发展改革委等9 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及《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 年版)》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市农业农村局等9个职能部门按照条线职责分工对塑料污染治理重点工作如何从管理制度、源头减量、回收处置、污染治理有序有效治理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解读。

(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2020年10月至11月上旬,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分4个阶段(即区县自查、市级督促、整改总结、迎接检查)、9个片区,并成立9个督察指导小组,出动人数300余人次,先后检查大中型商场(超市)420家、集贸市场348家、零售商店2560家、宾馆饭店1790家、快递企业(网点)915家,对相关问题督促抓好整改的同时,并立案查处案件25起。

(四)迎接国家和省级联合检查

2020年11月13日,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徐幸组长带队对西湖区、桐庐县塑料污染工作进行抽查,涉及到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流通领域的农贸市场、星级酒店、商超综合体及快递物流等5大行业。11月23日至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带队对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桐庐县、临安区、余杭区、滨江区塑料污染工作进行现场检查。

(五)下一步措施计划

一是持续深入实施重点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工作,开展常态化检查督导,促进“限塑”专项行动见实效。二是建立常态化专项督查机制。建议由市政府将塑料污染纳入常态化机制管理,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开展检查、定期通报 。三是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倡导“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延伸,创建“无废酒店、商场、景区”等活动和绿色行动。全力推动禁塑、限塑、减塑料等活动,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商场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举措。

二、制定优惠政策,有效控制使用量方面 

(一)全面开展各行业禁塑整改活动

市市场监管局2020年8月份就启动部署塑料污染治理专项检查工作。市文广旅游局对全市200家A级景区传达部署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要求。市邮政管理局督促电商、快递企业使用标准快递包装。市经信部门牵头开展涉及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企业产能开展摸排,并加强对禁止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管理,保证禁限塑料制品的源头减量。邮政部门广泛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物和填充物等,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等活动。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废塑料加工利用、回收处置等企业加强了环境监管。

(二) 有效控制塑料制品使用量

我市各行业加大了塑料制品的管理力度,餐饮外卖行业、酒店宾馆行业、超市、卖场、农贸市场等塑料制品重点使用区域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型酒店、宾馆、民宿等都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需通过自助购买的形式享受服务;超市、卖场等地的塑料袋等也都已经有偿提供,并使用了可降解、环保型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基本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三)创建塑料污染治理示范点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示范点创建,我市正着力培育一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电商平台、书店、药店、替代产品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农膜生产、学校、废旧塑料回收企业、A级示范景区、桐庐县城共15个塑料污染治理示范点。通过1年时间总结提炼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推广实施,推动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2020年11月25日国家塑料污染治理督促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对杭州市塑料污染治理前期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认为杭州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落实政策坚决,计划周密,能把治理工作融入到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各个领域,工作很有特色。特别是禁塑限塑公益广告宣传、替代品无纺布的使用、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具有典型意义,走在全国前列,可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

(五)优化优惠政策服务

按照现行税收立法权限,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权限集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及其所属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税务机关没有自行税收立法、制定税收政策的权限,只能按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税收政策执行。我市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让纳税人应享尽享,支持纳税人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资源。通过税制设计引导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清洁生产、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六)下步措施计划

一是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的使用。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菜篮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二是培育塑料制品替代产业。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三是引导传统塑料制品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一批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

三、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垃圾分类的宣传方面 

(一)加强塑料类可回收物分类管理

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全市所有的居民小区、写字楼、机场、车站、码头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可回收物容器等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推进市区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全覆盖,并建立健全农村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明确将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塑料袋等塑料制品,以及一次性纸杯、纸制餐盒、利乐包装等纸制品列入可回收物。

(二)开展塑料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加强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结合“世界环境日”、“保护钱塘江母亲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平台,不断开展江河湖泊、港湾塑料垃圾清理行动,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环节的污染防治。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

(三)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建设

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指导杭州市第三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临江环境能源有限公司52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等设施稳定运行。实施全市生活垃圾、废塑料零填埋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切实提高塑料废弃物末端处置能力及回收利用水平。

(四)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工作在创建“无废城市”活动中,不断提高深化塑料污染治理的认知度,共同创造塑料污染治理普及的良好氛围,打通方案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倡导“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延伸,创建“无废酒店、商场、景区”等活动和绿色行动。在全市学校、社区中大力倡导抵制过度包装、减少塑料制品等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活动,结合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环保评选活动,将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评选范围。与学校、社区建立长期的宣传联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再以一个孩子去带动一个小家庭的环保步伐。有效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避免随意堆放、倾倒引起的环境污染。

(五)下一步措施计划

在各区、县(市)政府利用“六五环境日”、“生活垃圾分类”等专题活动时大力宣传塑料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外出购物自带购物袋,引导市民进一步提高“限塑”意识,共同打赢“白色污染”治理战。

四、开放行业准入,鼓励民资进入环保行业,提高行业繁荣度方面

推动塑料回收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管理。按照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试行)》要求,全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346个。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团体进入再生资源行业,通过废品回收实现“变废为宝”,提高民众参与度。2020年虎哥回收在余杭区覆盖居民40.2万户,回收各类生活垃圾达10万吨,其中塑料垃圾约7882吨,占比7.88%;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无害化率达到100%,余杭区政府购买虎哥服务总费用共计1.5亿元。同时,“虎哥回收”模式正在全力推广过程中。

下步措施计划:推广西湖环境集团鲸灵回收屋、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打造的“虎哥回收”模式,让塑料等低价值物品有稳定的回收利用渠道。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提高市场化回收利用水平,提高行业繁荣度。  

五、将个人环保接入互联网征信,推动实操落地

利用全市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将生态环境工作纳入互联网征信,我局全国首创开展企业“环保码”试点工作,企业“环保码”通过实时采集高频动态更新的在线监控、电力监控、信访投诉、应急管理、行政处罚、日常检查等数据,结合排污许可证、环评审批、二污普、环境信用评价等业务系统,按照赋码规则给企业赋予“红黄绿”三种颜色。构建以企业“环保码”为核心的智能监管与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同时,我们也将着力研究将个人环保信息接入到互联网征信系统中,通过拒绝使用塑料制品、回收废塑料、以旧换新等方式增加个人环保值等服务。

感谢你们对我市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5月6日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