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帆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杭州市碳达峰实施路径的建议》收悉。经我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认为您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要。现将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宣示。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始终坚持把低碳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作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建设生态型城市最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将其纳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由我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了二氧化排放达峰前期研究工作,初步提出了全市碳达峰的硬目标、硬计划,基本明确了全市碳达峰的路线图和实施路径。
一、我市已开展的碳达峰相关工作
(一)高度重视,成立达峰工作专班。成立由缪承潮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劳新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孙国方、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孔春浩任副组长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专班,印发《杭州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专班工作方案》,明确了21个市级部门的工作职责,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全市碳达峰工作。
(二)协调联动,开展达峰行动研究。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的部署,我局会同市发改委、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提前开展碳达峰前期研究。从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强度和民生生活四个维度,围绕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强度四个指标,形成《杭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初稿)》,提出了全市碳达峰目标和路线图,初步确定了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为杭州市碳达峰重点领域,明确水泥熟料生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纺织印染业为全市碳达峰重点行业。
(三)数智提效,推动大数据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城市大数据在节能降耗、重点企业或区域用能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在全市停车信息统一平台(即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全市停车设施的摸底和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积极鼓励小区停车实时信息接入全市停车信息统一平台,截至目前已接入4700 余个停车场(点)、130 万余个泊位信息,提高小区停车效率,减少无效绕行和等待车位带来的长时间怠速候车。
(四)控油减煤,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通过产能削减、清洁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等手段,开展煤炭减量工程。以交通运输领域为重点,加大电动车辆在公务用车、市政车辆、城市快递车辆等替代力度。按照“自(共)用为主、公用为辅,分类保障、合理布局”的思路,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建成公用和共用充电桩超过1.5万个,“错峰限行”区域内公用充电服务半径缩小至0.9公里,公用充电站服务覆盖率、公用充电桩密度、公用快充桩占比等指标均处于全国城市领先水平。
(五)以人为本,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目前我市共有11个试点项目列入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名单,率先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9〕90号),在创新规划管理、集约土地利用、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服务供给、促进数字转型、深化改革探索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创新突破,积极打造节约高效、供需协同、互利共赢、的未来社区“循环无废”的低碳场景。
二、我市碳达峰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不足。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会产生碳排放,对城市实现碳达峰至为关键。目前我市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水电、光伏和垃圾发电。其中水电开发已饱和,垃圾发电随着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政策的实施也将饱和,光伏利用尽管发展迅猛,但目前总量偏小,政策壁垒的制约因素也较多。
(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潜力小。我市节能降耗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目前能耗强度已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发电、热电联产、水泥熟料、纺织化纤等行业能效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服务业比重已达68%以上。通过产业能效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全市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空间比较小。
(三)“十四五”期间新增能源需求较大。 “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市GDP仍将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计划新投用9条地铁线路及3条城际铁路,数据中心预计新增服务器近100万台,能源需求(尤其是电力)仍然较大,年均增幅可能超过“十三五”。
三、下步工作打算
结合您的建议,市碳达峰工作专班将继续牵头、协调和推动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一是我局牵头编制《杭州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指导各区(县、市)编制实施本区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二是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分别编制实施全市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活和科创等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协调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二)加快社区能源应用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广新型高效燃煤炉具和节能灯、LED 灯等高效照明设备。二是在社区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鼓励建设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水源热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实施阳光屋顶、阳光校园等工程。三是在社区公交车站棚、自行车棚、停车场棚等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太阳能路灯、风光互补路灯。
(三)扎实推动绿色建筑与建筑低碳化建设管理。一是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管,鼓励采用外墙自保温、复合保温和装配式新型外墙保温系统技术。二是针对杭州气候特点、经济条件和不同类型建筑功能需求,优化完善技术路线,提出保温隔热、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改造关键技术体系和集成应用方向。三是印发《杭州市政府采购(投资)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和绿色建材采购管理,开展施工图设计绿色建材专篇的设计模板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试点指南编制工作,引导设计、招投标、施工、检测、能评等单位做好试点实施。
(四)优化改善社区交通环境。一是合理配置社区公共自行车道、人行道及车辆通行道,改善社区交通微循环。二是统筹规划社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站点和设施,因地制宜地新(扩、改)建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解决占道停车等乱象。三是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已建成小区(含拟改造的老旧小区)充换电设施配电建设纳入电网改造计划,提升充换电设施用电保障能力,并积极推进既有小区共用充电桩建设,探索业主共享充电模式。
(五)积极开展零碳示范建设。一是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重点在淳安县、滨江区等地推进“零碳政府”、“零碳工业园区”等零碳示范工程和零碳示范区建设。二是“多元能源协同供应”、“社区综合节能”的要求,引导和推荐低碳建设成效明显、条件较成熟的未来社区参与“零碳社区试点”工作。
(六)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一是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无车日、公共出行周等活动及“低碳家庭”、“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装修、低碳生活,普及节水、节能器具,合理使用家用器具,反对过度包装,强化阶梯水价、阶梯电价、阶梯气价运用,引导居民自觉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二是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搭车等出行方式;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三是推行“光盘行动”,遏制食品浪费,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升废水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水平,减少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
感谢您对我市低碳发展和碳达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4月29日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