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修复矿山生态 富阳重塑绿水青山

2021-11-05

修复后的山体景观

山体修复前

喷播草籽修复山体

山体修复后

记者 葛晓路 通讯员 邵彦丰/文 记者 张之冰/摄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驱车前往富春江畔,放眼望去绿水青山相依相随,延续着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中所展现的重山复岭、远岫苍茫,丛林层叠之美丽画卷。

如今的山水美景来之不易。

曾经,富阳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矿产资源采掘和加工业十分发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富阳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遗留下很多地质环境问题——裸露山体在开山挖矿中逐渐显露,成为富阳沿江生态环境中触目的“伤疤”,既影响着沿江景观,还带来了地灾滑坡风险。

“2005年富阳开始关停矿山,进行系统性工程治理,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开始,山体生态修复行动进一步升级,富阳以杭州市“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认真谋划并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富阳262个山体生态治理任务,完工率约87%。到11月底前,富阳将完成2021年专项行动的全部工作治理任务。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富阳分局相关负责人已有计划,“我们将定期展开巡查检查,做好‘回头看’工作,监督已完成治理项目的养护工作、确保复绿效果,防止新增裸露山体的出现。”

富阳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积极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样板地。

百亩荒林变身金黄稻田 多重效益“同频共振”

秋高气爽,水稻开镰正当时。成熟的水稻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的丰收场景。

山坳里的稻田,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勤劳致富。“以前从来没想过,家门口这座多年的荒山也能种上水稻、果树,还能给自家带来经济收入。”这片稻田的承包人环山乡林场村民齐茂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沿着坡道拾级而上,路上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听说这里风景好,有大片的稻田,特意过来拍秋景。”摄影爱好者王先生用单反相机在稻田边取景拍摄。

很难想象,曾经这里是一片废弃的荒林,林木稀稀拉拉。部分村民在四周随意采挖取土、取石,导致整座山体“伤痕累累”。

事实上,环山乡林场风景如画、土壤肥沃,又是杭新景高速可视范围,如何转变当地村民观念,既能将此荒山的生态修复好,又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丰收?

为此,2017年11月,环山乡拿这座荒山“开刀”,实施海绵水田项目,总面积达186.6亩。项目包括新建“生态海绵水田”、土地平整、新建3座总容积为12500立方米的硅砂结构隐形水池、新建灌排系统、新建浆砌挡墙、生态护坡砌筑、新建田间道路等。

山体生态修复工作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1年,随着杭州市“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图斑下发,该区块也成为富阳的整治任务之一。“我们在‘生态海绵水田’建设的基础上对周边山体、滑坡区块进行彻底整治,种植了枇杷树、杨梅树、桃树等林木,对裸露边坡进行挂网喷播,为林场增添了不同色彩。”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富阳分局矿产资源所所长佟元青介绍,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经过项目改造,垦造水田面积80亩,恢复林地面积103亩,边坡整治面积5300平方米。

风吹稻浪,果树飘香。原环山林场处的百亩荒林变身为良田,这也得益于富阳在进行山体生态修复工作时因地制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工作思路。

为稳步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工程,2012年以来,富阳区根据135废弃矿山治理规划,依照“因地制宜、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步实施,探索出了具有富阳特色的自然恢复型、生态复绿型、土地整治型、景观再造型等多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在上述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综合运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合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富阳成为杭州全市山体生态修复的典型示范。

富春江畔矿山重披绿衣 22个重点区域项目有序推进

新桐乡境内的蒋大线背倚层峦叠嶂的连绵群山,面临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水,是进入“网红”旅游打卡地新桐乡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很多人印象中蒋大线沿线曾有一片突兀的荒山,抬眼望去废石成堆、寸草不生,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如今,这片突兀的废弃矿山被围挡围了起来,里面正在进行山体生态修复工程。“经过这一轮治理,明年春天你们再来看,这里将会成为连绵起伏的绿海。”在新桐乡蒋大线山体治理工程现场,佟元青所长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信心和期待。

蒋大线山体裸露全长2.8公里,涉及整治图斑四块,为区级重点图斑,富春江沿线可视。山体治理工程主要对蒋大线沿线四个废弃石矿区边坡进行治理,以及宕底区域进行复绿,提升整个治理区的绿化效果。在整治中,富阳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充分尊重地形地貌,对该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层次分明的山体美化,将曾经的裸露山体恢复成绿水青山。

“蒋大线山体修复工程的体量非常巨大,分为四个区块进行,主要包括削坡及土石方开挖约335000立方米,挂网和喷播植草约5700平方米,砌筑浆砌石挡墙约2400立方米,截排水沟砼约1500立方米,乔木约1300株。”佟元青如数家珍。

截至目前,四个断面修复工作正在按照进度顺利推进,其中一号区块、三号区块将完成挂网喷播,二号区块断面完成削坡,四号断面也将完成削坡。

蒋大线山体治理工程的顺利推进,也是富阳聚焦重点区域可视,提升山体生态修复工作“精准度”的一个缩影。

在前期专项巡查中,富阳把整治区域精准地划分为亚运场周边、绕城西复线、杭新景高速、春永线、富春江沿线等可视范围,排查登记环山诸佳坞等9处新增治理项目,并部署属地乡镇进行整治。截至目前,22个“三高两江一湖”可视项目已完成整治12个,其他项目也正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综合治理释放更多红利 重绘富春江发展底色

“山体生态修复,修复的不仅仅是‘外衣’,更是发展的底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富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山体生态修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激发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把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

眼下,富阳区土地综合利用的红利不断释放,生态修复后的废弃矿山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区平整出可利用土体1000余亩,有效增加生态绿地和建设用地。

山体修复后,废弃矿山变成了一片片水田。

银湖街道原坑西建材废弃矿山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客土回填、培肥地力、土壤酸化中和等措施对矿渣废地进行治理,曾经寸草不生的矿山废弃地重焕生机,成功完成水田垦造,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以生态修复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

山体修复后,低效土地变成了一片片公园。

银湖街道受降村周边的农用地,之前由于地势较低未能有效利用,在山体修复中,根据现状地形实施低洼地改造,完善优化种植功能,并结合景观提升种植了观赏性较高的农作物。改造后,这一片洼地变成了周边居民的休闲观赏公园,实现了耕地资源盘活、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的目标,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山体修复后,砂岩矿地变成了一片片牧场。

新桐乡程浦村一片砂岩矿地,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及生态修复,创新了“富阳区新桐乡江洲村竹家坞土地全域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工程性采矿权权益,并进行生态性矿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将建设为“美丽牧场”。经初步估算,如按45米标高整平,可开采石料3000万吨,可垦造水田面积665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杭州”的政治担当,加快推动“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绘就一幅“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富春山居图”,迎接2022年杭州亚运盛会。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