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建议》集体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局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贵委在提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我市危险固废处置设施的提标扩容方面,加大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增加我市危险固废的处理能力”及“尽快建立工业固废收集、运转、处置体系,对工业固废实施分类回收,集中处置,建立起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完整体系”等建议,都很有前瞻性、针对性,对加强我市工业固体废物长效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满足当地需要的利用处置设施原则,实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危险废物不出市”要求,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目前,我市已建成危废经营单位47家,危废收集、利用处置总规模达到195万吨。杭州市第三工业固废处置中心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期13万吨/年项目计划于年内建成投产。另有11个危废设施增补项目已纳入《浙江省危废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0-2022)》,现处于规划建设中。待上述项目建成后,我市危废处置利用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在实现全市产生处置能力平衡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富余、适度竞争”的良性局面。
我市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畴,加快建立工业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健全各类固废处理设施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共建共享,提高处理设施利用效率。针对小微产废企业固废处置出路难的问题,开展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全面推广集中收集转运试点,要求每个县级区域至少建成1个集中收运点,打造“上接收集网络、中接转运物流、下接循环产业”的收运处一体化体系,破解小微产废企业固废处置难的困局。
同时,依托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搭建便捷高效的可监控、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信息化监管平台,要求全市涉废单位严格落实《新固废法》要求,统一登录系统平台,执行申报登记制度,如实填报固废产生、处置去向信息,加强“生产源头、转移过程、处置末端”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打造“产废一本账、监管一张网”模式。
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生态与循环化改造,我市计划引进一批符合生态环保和投资强度要求、能够延伸产业链、对转型升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项目、重点技改项目和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推动工业园区“零排放”。同时,政策上鼓励废布条、皮革废物、食品加工和中药残渣等产生量较大的企业自建综合利用设施,做大做全产业链、生态链,促进固废资源利用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引导固废利用处置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6月1日
附建议原文:
关于加快完善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建议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它废物,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工业固废处置不当,会造成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加强垃圾分类,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同年,我省出台了《浙江省清废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按照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体废物不出县的原则,加快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固体废物随意倾倒、非法处置污染环境的案件,共同特点就是当地固废处置能力不足,我市也不例外。为此,民盟萧山区委会以《关于加快完善全市工业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的建议》为课题,成立了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工业固废基本情况
(一)产生情况
根据《杭州市2018年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80.24万吨,综合利用量502.23万吨,处置量80.34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99.42%。全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26.15万吨,综合利用量459.51万吨,处置量68.87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99.64%。全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54.09万吨,综合利用量42.72万吨,处置量11.47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97.2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12.08万吨,综合利用量1.55万吨,处置量6.32万吨,暂存量4.21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2.99万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100%。
(二)处置情况
我市的工业固废种类较多,数量庞大,处置方式也多种多样,对于危险固废,在高压严管重罚的态势下,产生单位都委托了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处置,处置的方式主要是焚烧、资源化利用和填埋三种方式。对于一般工业固废,按照其存在的价值,分为可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和不可资源回收利用两类,对于前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成为下游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行了价值再生。对于后者,目前基本采用掺入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进行无害化处理。但随着对散乱污企业的关停淘汰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掺入生活垃圾焚烧的处置方式的路越走越窄,而我市专门用于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的设施尚未建成,因此,工业固废出路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市在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是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相对于治水、治气,我市的治废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问题。
(一)认识不够透
政府层面,有的地方政府尚未将固废处置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谋划布局,认为固废处置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即使本地区没有利用和处置设施,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市、跨省等方式利用和处置固体废物,忽视了固体废物在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企业层面,部分企业重视废水、废气和危险固废的处置,但对于一般固废处置,还存在着思想上不重视,处置上不规范,甚至还存在偷倒乱倒、随意焚烧等非法处置行为。社会层面,大多数群众对违法排污行为都会举报、投诉,但对于固废的违法倾倒、焚烧行为,参与度就不高了。
(二)底数不够清
相对于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一些涉及固废污染防治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还比较欠缺。基础性工作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我们虽然掌握了全市每年工业固废的产生量、处置量、综合利用量,但如果要涉及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种类、每个区域,尤其是对于一般工业固废的情况,我们就说不清了。前瞻性工作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固废处置设施规划、建设等不足,使得目前我市在固废末端处置能力上还不足,到目前还未建成一般工业固废的处置场所。
(三)能力不够足
一是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够足。在危险固体废物处置方面,在处置硬件设施上基本覆盖到所有的危险固体废物,但在处置总量的能力上,还跟不上产生量的变化,并且处置设施提升空间有限,一旦遇上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的停用,产生单位就会碰到危废不能转运的问题。在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方面,目前我市还没有专门的处置场所,在建的第三固废处置中心要到2020年底才能进行调试,在此期间的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又由于受到生活垃圾焚烧能力的限制,不能进行掺烧,变得出路困难。二是固体废物监管能力不够足。工业固废监管工作负荷重,管理难度大,加上区县环保部门专职管理人员少,各镇街更是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因此不管是对固体废物的监管还是指导企业进行固废安全处置,能力都显得不足。
(四)投入不够多
工业固废处置方面投入不够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技术方面,工业固废的处置需要从产生、分类、利用、转运、处置等环节系统考虑、综合分析,政府要在促进利用和处置环节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利用和处置的能力。企业作为产生固废的主体,也要注重技术的投入,从减少固废产生、做好分类方面加大研发。但目前来看,上述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二是在政策激励方面。因为缺少关于工业固废处置方面的激励政策,难以引导企业在做好末端处置的同时,加大对源头减量方面的资金、技术投入,也难以调动社会资本进入工业固废处置行业,助推我市固废处置和污染防治工作。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固废监管处置体系
一要建立市、区县、街道、企业四级管理体系,通过增加人员、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等措施,加强工业固废监管能力建设。二要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底数核查,建立相关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产废行业,逐步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底数核查工作,建立完善相关数据库,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认真执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加大申报核查工作力度,可根据环评报告,核查产生固废种类、数量,做到“无漏报、无瞒报”。三要尽快建立工业固废收集、运转、处置体系,对工业固废实施分类回收,集中处置,建立起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完整体系。
(二)进一步加大处置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我市危险固废处置设施的提标扩容方面,加大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入,来增加我市危险固废的处理能力。二是要加快我市第三固废处置中心建设,争取早建成早投用。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途径,加大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建设。要从经济技术角度论证集中处置、分类处置哪种更经济、环保、可行。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
要加大对工业固废污染防治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制定激励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行业。在拓展投资渠道的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经济市场机制来促进工业固废处理行业的多元化,同时也调动全社会参与固废处置的积极性,鼓励资金充足的企业参与融资建设工业固废处置设施。
(四)加大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扶持
一是要加大对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提高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从源头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二是要加大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提高企业利用固废的积极性和经济性,促进工业固废再利用。三是要鼓励企业对危险废物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实现源头减量,可探索同一工业园区企业之间循环利用危险废物,减少危险废物中有害成分,变废为宝。四是要加强工业固废处置企业在财税、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引导企业拓宽回收利用渠道、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利用能力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