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目标名称 | 考核内容及指标 | 目标完成情况 | 累计完成工作量 | 责任处室 |
1 | 水污染防治 | 制定《杭州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9年实施方案》。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水质达标率达到83.3%以上,国家“水十条”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在92.3%以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创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6个。 | 1、制定《杭州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9年实施方案》,已印发并组织各地实施。 2、1-12月,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水质达标率达到98.1%,超过考核要求的83.3%以上;国家“水十条”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高于考核要求的92.3%;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3、已累计创建完成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6个。 | 100% | 水处 |
3 | 大气污染防治 | 1.牵头推进全市域“清洁排放区”建设,编制印发《杭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暨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实施计划》,完成省下达的清理整顿8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作坊)以及治理100家企业VOCs等任务,推动改善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4.8%;2.推动扬尘在线监测,完成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平台运维。 | 1、以“五气共治”协调推进为重点,继续深化“清洁排放区”建设,已完成《杭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暨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实施计划》编制印发。已完成省下达的清理整顿8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作坊)以及治理100家企业VOCs等任务;1-12月,杭州市环境空气优良率78.6%,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74.8%); 2、编制发布《杭州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明确扬尘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上线正式运行杭州市扬尘在线监测数据平台,截至12月已完成600余套符合规范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运行。 | 100% | 大气办 |
4 | 主要污染物减排 | 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完成省里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削减目标任务。 | 2019年,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分别为同比削减3.0%、3.0%、3.5%、4.0%,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117个,其中工业水污染治理减排项目46个,污水处理厂减排项目7个,电力行业监管减排项目27个,非电行业工程减排项目1个,非电行业管理减排项目29个,非电行业结构减排项目2个,集中供热减排项目1个,清洁能源替代减排项目4个。目前117个项目均已完成,自测可完成年度减排削减目标任务,最终结果需待国家和省里核算确定。 | 100% | 综合处 |
5 |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 1.牵头做好全市危废处置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危废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6%以上。2.推进各地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杭州市第三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结顶;通过富阳、桐庐、建德、临安4个飞灰处置项目规范化运行,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措施(新增18万吨/年飞灰处置能力)。 | 一、完成情况 全面建成富阳、临安、建德、桐庐4个飞灰处置项目。督促第三固废处置中心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按时间节点推进。加强危废管理,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是推动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垃圾焚烧飞灰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建设,消除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处置能力自我平衡。富阳、临安、建德、桐庐4个飞灰处置项目于2019年7月全部取得省生态环境厅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投入试运行。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临安项目的处置能力已达到设计规模。督促第三固废处置中心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按时间节点推进。 二是始终保持固废管理高压常态化。将固废规范化管理高压常态化作为加快构建“无废城市”框架思路的有力保障。落实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大力宣传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推动形成固体废物违法案件快速发现的群防群治体系。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牵头开展 好 “固废双随机、医疗废物及垃圾焚烧厂达标专项执法活动。 三、工作绩效 通过学习培训及双随机检查,确保全面落实固体废物各项管理制度,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96%以上。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全面建成富阳、临安、建德、桐庐4个飞灰处置项目,确保垃圾焚烧飞灰得到规范化处置,提高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不出县,危险废物处置不出市的区域管理,规划建设满足本地固废利用处置需求的设施。 | 100% | 土处 |
6 | 土壤污染治理 | 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采样地块调查清单,编制采样地块布点方案和土壤样品采样实施方案,年底完成样品采样工作。2.完成省下达的4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并报省厅组织效果评估报告评审。 | 一、完成情况 《关于印发杭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暨“清废行动”201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正式发布稿)》印发执行。完成省下达4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油品转运站地块治理修复项目、杭州危险品转运站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杭州神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地块治理修复项目、大桥油漆有限公司登云路厂区场地修复项目),并完成主城区范围内41个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 完成1022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建设好土壤样品流转中心,启动土壤样品采样、分析工作。 二、工作举措 一是加快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系统原始的调查地块信息填报质量提升工作。两次召开质量填报推进会,加快质量填报提升工作,确保系统原始调查地块信息填报质量提升。开展基础信息调查企业的名单增补工作。按照国家详查办的要求对2019年度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有重金属排放量许可要求的排污单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单、尚未开发利用的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名单、尾矿库名单、油库名单、垃圾填埋场名单按照“应查尽查”的原则进行调查名单增补名单。二是高质量完成省下达4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作。并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建设项目环节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企业用地年度自行监测、地下储罐排查报备等要求,深入实施重金属污染整治和减排。 三、工作绩效 污染地块经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达到修复或管控目标后才能再开发利用为住宅等公共用地,降低建设用地环境风险,保障用地安全。土壤详查工作划分出了高、中、低度关注地块企业名单位,初步掌握调查地块的环境风险情况,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 100% | 土处 |
7 |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 加大对地铁快线工程等重大建设的服务指导力度,提前介入做好指导服务,在项目环评报批后3个工作日出具批复(公示期除外)。完成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的环评审批。 | 1、持续加大对地铁项目、快速路网等重点工程的审批指导服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重要问题专项会商机制、派驻专人进入轨道办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帮助协调解决环评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地铁等重大建设项目均在项目环评报批后3个工作日出具批复(公示期除外),多个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公示期除外)。2、已完成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工程项目、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的环评审批。 | 100% | 环评处 |
8 | 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 | 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根据省、市级“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要求,每季度完成91家,完成364家日常监管任务,实现污染源日常监管抽查监管全程信息化、公开化。 | 一、完成情况 364家企业均已完成现场检查,完成结果录入364家,完成审批公示364家。 二、主要做法 (一)按要求落实,稳步推进抽查工作。 根据《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9年杭州市污染源日常监管“双随机”抽查方案的通知》(杭环发〔2018〕108号)要求,我局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浙江省行政监管平台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项工作。我局采用省厅制定的抽查事项清单作为市本级清单,并依据《浙江省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办法(试行)》,制定市本级的年度抽查计划、抽查任务,并于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公示。在做好市本级抽查任务的基础上,实时汇总各地数据报送省厅。 下半年,根据市数字化推进工作要求,依据文件及领导要求,落实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系统推广使用等具体工作。通过平台抽取抽查任务后,发送至执法人员移动终端——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市级执法人员统一使用掌上执法系统进行双随机抽查结果录入,实现数据的及时归集、问题实时反应等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同时,市级在自己不断熟悉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属地环保部门,做好指导答疑等工作,有效推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在全市的全面使用。 (二)推动联合执法,开展跨部门“双随机” 。积极推行“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在做好自身双随机抽查工作的同时,努力推动跨部门双随机工作。8月29日,在征求市建委、市城管委、市林水局等多部门意见后,印发《杭州市2019年环保领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对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饮用水水源四个行业的环保领域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检查16家(点位),已完成检查16家(点位),检查结果已经全部录入系统并公示。在做好牵头组织跨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跨部门检查,参与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强检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积极推动按标监管、一次到位的监管机制,为企业减负,为经济发展加码。 (三)检查全面覆盖,公开及时透明 。2019年度本部门检查任务已全部覆盖所有抽查事项。目前,已经完成所有检查对象检查结果录入和公示工作。 | 100% | 监察支队 |
9 | 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 严格对照整改方案,督促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成3个问题销号,分别是天子岭垃圾渗滤液直排管网问题、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置问题、七格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问题。牵头做好国家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督察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 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置问题已销号;天子岭垃圾渗滤液直排管网问题、七格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问题按时序推进,预计年底完成。7月18日-8月1日,省第一督察组对我市开展省级督察并于11月29日向我市反馈督察意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暂缓,具体时间待通知。 | 100% | 监察支队 |
10 | 取水口上移 | 开展模拟审批工作,完成取水口上移水功能区调整方案文本编制,上报省厅专家论证。 | 已经完成《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报告》编制,上报省生态环境厅。 具体工作举措:1、按照省河口院推荐的饮用水源保护范围,陪同各级各部门领导开展现场踏勘,开展全方位的实地调查,摸清保护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污染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开展《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报告》编制。 | 100% | 水处 |
11 | 城市大脑(环保) | 1.身边的空气卫士:新增桐庐、建德和淳安乡镇街道空气站数据,形成全市空气质量的调度、执行、反馈一体化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大气国控点、清新空气站和乡镇空气监测点互通共融。2.便民车检:建立便民检验信息引导系统,提供检验机构站点位置信息以及各检验机构忙碌情况(繁忙指数),方便车主及时了解并合理选择检验机构,减少等待时间;建立车辆维修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公众就近寻找经交通部门认证并受联网监控的维修机构。 | 1.身边的空气卫士: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国控点、清新空气站接入平台,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空气站全覆盖。新增桐庐、建德、淳安的乡镇空气站接入,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级覆盖100%;接入150个烟气排放口在线数据、2000+家大气源清单数据和1000+建筑工地数据接入中枢系统;城市大脑“环保系统·身边的空气卫士”日常运行界面完成改版,包括UI视觉规范、不同分辨率自适应、增加区县指标等方面;对接入的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大气源清单企业信息收集整理完善了联系方式、经纬度等信息,同时接入了第一批工地的数据,对空气质量报警离群发现环境问题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对空气质量异常的预警规则、处置APP进行优化,更加快速、高效、全面能够呈现整个报警过程;强化对预警响应处置工作的“回头看”,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后期整改跟踪。 2.便民车检。完成全市39家机动车排放检测站(目标39家)接入城市大脑,同步建立智慧化车检引导平台为公众挺高便民信息引导服务,并持续完善访问入口,通过微信、支付宝、浙里办、华数电视、自助服务机等渠道,为公众提供检验机构站点位置信息以及各检验机构忙碌情况(繁忙指数),方便车主及时了解并合理选择检验机构,减少等待时间。截至11月底,累计便民服务引导量达108900辆次,服务率达47%;完成全市57家维修站(目标50家)接入城市大脑,帮助公众就近寻找经交通部门认证并受联网监控的维修机构。 | 100% | 科财处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