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得怎么样?
这份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告诉你!
近日,浙江省委组织部、统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四部门联合发布了2019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公布2019年浙江省各市、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杭州市在全省位列第一!
评比按照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主要评估各地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进展,生成各设区市及县(市、区)绿色发展指数。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杭州市奋力书写美丽中国样本建设的生动实践,既保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保持了良好的自然本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起到了很好的综合引领、示范标杆作用。
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划定并坚守5594.6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33.2%,面积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 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先后申遗成功;为保护良渚遗址,划定146平方公里保护区。 2003年以来,共建立湿地公园4个、总面积3304公顷,列入重要湿地名录5个,划定湿地保护红线159万亩。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3年至2019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由7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7.7微克/立方米。 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83.0%上升至94.2%。 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美丽城乡建设全域推进 建成美丽乡村940个,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打造形成325个精品村、43个省市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15个“杭派居民”重点村、7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14个精品区块。 149个小城镇全部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面貌焕然一新,品质全面提升;新一轮118个美丽城镇建设已全面启动。
产业绿色转型不断深化 富阳区先后投入123亿元,实施六轮传统造纸产业结构调整,累计关停生产线400余条、削减产能1200万吨、削减污水排放3.8亿吨/年。 全市累计关停造纸、印染、电镀等六大重污染行业企业418家、整治提升439家、搬迁入园88家,废水排放量削减38.72%,COD排放量削减45.11%,氨氮排放量削减42.27%。 2019年杭州以占全省10.7%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含机动车)和12.6%的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贡献了全省26%的GDP和27.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建成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基地48个、绿色学校494所、绿色医院121家。 创成8条省级精品示范道路、4个省级精品示范入城口,居全省首位,全市3370公里绿道结环成网。 建成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10年累计租用超过9.5亿人次,减少碳排放约30万吨。 全市4350个居民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全覆盖。 实施还湖、还山、还景于民,实施免费西湖、免费单车、免费图书馆及博物馆、免费WI-FI等免费系列举措。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发布《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年)》《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未来十五年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杭州正走向闻名世界、引领时代、最忆江南的“湿地水城”之路。
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杭州,杭州将在优化提升自然生态品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精心打造宜居城乡、传承发展美丽人文、高水平打造“湿地水城”等方面继续书写新的成就。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