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有趣生活

胡适夫妇30年代合影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晚年胡适

胡适自题小像

◆刘宜庆

白话文之趣事

在胡适提倡白话文的那个年代。有一次胡适想订做一枚上好的印章,于是买了一方上好的鸡血石,遍求雕刻印章的高手。

“京华刻印店”是当时北平的雕刻名店,店老板王老是湖南才子,中过举人,书法在京城也颇有名气。但王老对胡适搞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持坚决反对态度。一见胡适身穿长褂,戴着金边眼镜,上门求刻印章。王老表面上以贵宾礼接待他并奉茶,心里却暗想,平常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坚持“文言”之理,今日胡适自投罗网,可以较量一番。

王老问道:“胡先生是提倡白话文的先驱,今天刻印有什么新花样,印章要求怎么个刻法?”胡适谦逊地回答:“王老夸奖了,小生提倡白话文,不过是为了民众适用白话文的一种新尝试,白话文古来有之,我想再作一次推动而已。我的印章请刻‘胡适之印’即可。王老的雕章技艺之高超,今日我是慕名而来。”王老抓住时机反驳道:“胡先生提倡白话文,怎么也用‘之乎者也’的之字呢。那可不相称吧?”胡适未作辩答,含笑告辞。

3天后,胡适收到了印章,上刻“胡适的印”四个大字,王老这招让胡适很无奈,也只好将错就错地对外行章,这便是著名的胡适“白话文”之印。

在课堂上,胡适常讲白话文的好处,曾经有位学生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胡适微笑道:“没有。”这位学生反驳道:“怎会没有呢,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就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同学们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干不了’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白话文也能比文言文更简练。”

苹果分类之难事

胡适一生得过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尤以文学、哲学闻名于世。可是他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苹果难倒。苹果,甚至让他做出转系的重要决定。

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因胡适家道中落,而且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所以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进入的是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

在给中国朋友的一首诗中,胡适曾写道:“我初来此邦,所志在耕种。文章真小技,救国不中用。带来千卷书,一一尽分送。种菜与种树,往往来入梦。”可谓踌躇满志,打算学农报国。

在康乃尔农学院,胡适需要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挺感兴趣,也能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他却十分头大。30多种苹果,对美国的学生来说,20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但胡适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胡适这样回忆说:“美国学生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轻易地把30几种苹果分类好。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实验室扬长而去,可怜我们三两位留在实验室里的中国同学。我们绞尽脑汁,根据手册去分类,结果多半还是错的,我们得到的成绩不好。”

1911年秋天,是胡适在康乃尔大学的第三个学期。9月28日开学,两个星期不到,辛亥革命就发生了。胡适在为辛亥革命雀跃的同时,也为自己学业的问题而烦恼。该继续学农,还是应该转专业?

胡适回忆说,“我那时年轻,记忆力又好。我可以在考试前夕开夜车,把这些苹果的种类硬记下来考过关。但是我知道考过以后,不出三天或一个礼拜,我就会把当时那些400多种苹果的种类忘得一干二净。同时,那些苹果,中国大半也都没有。所以我觉得我违背了个人的兴趣和性向去学农,根本就是彻底的浪费,彻底的愚蠢。”

苹果的问题,让胡适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1912年初,胡适果断从农学院转到文理学院,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

怕老婆之逸事

胡适14岁时,遵母命与江冬秀订婚。他18岁时,母亲命他由上海回家结婚。他因家中没钱办婚事,自己也没钱养家,就以求学要紧为由,坚决拒绝办喜事。直到他由美国回来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年已27岁才完婚。为此,他写诗说:

记得那年。

你家办了嫁妆,

我家备了新房,

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

找了几朝帝王,

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锈了你嫁妆剪刀,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

越陈便越响。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在那个亦旧亦新的时代,颇受人关注。

胡适生逢卯年,属兔。他的太太江冬秀是寅年生的,属虎。小兔自然怕老虎,所以有流传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据说胡适在接到朋友自巴黎寄来十几个法国铜币后,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胡适一下联想起“怕太太”三字的拼音首字母,于是发起成立“PTT”协会,会员证章就是“PTT”钱币。

说到胡适惧内,古旧书商魏广洲不由记起,胡适买书时因惧内而不能痛快地付书账的尴尬。胡适常买书,对旧书商很客气,但家中的财权掌握在太太手中,先生爱买书,太太不爱给钱,书账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出手还账,还账时嘴里还各种牢骚埋怨不断。

对于爱书、购书有癖好的人来说,最痛苦、最无奈的事莫过于面对梦寐以求的书,而囊中羞涩。琉璃厂的书商给胡适送他想要的书时,面对的不是无钱买书之虞,而是如何动员其太太痛快地付钱。而任凭太太怎样发牢骚、如何抱怨他买书,胡适也不会冲她发脾气。他的所为可以堪为“PTT”俱乐部成员的楷模。难怪胡适晚年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岂止是买书惧内,还有饮酒,胡适也怕老婆。当然这可能是巧妙的托辞。1931年春天,杨振声、梁实秋邀请胡适到青岛大学演讲。他就地取材,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演,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当晚,青大设宴,时任青岛大学的8位教授,号称酒中八仙,30斤花雕一直喝到酒坛见底。胡适看到他们划拳豪饮的场面,连忙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戒指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他的。闻一多见状,笑呵呵地说:“不要忘记,山东本是义和团的发祥地之一。”胡适以遵夫人之命为借口,作劝酒的挡箭牌,好在朋友明白他的处境,也不勉为其难。

胡适惧内,想来,一是深刻洞察了人类婚姻的本质和所处的情状;二是他的确离不开他的太太,有爱有责任。尽管胡适的身边不缺少红颜知己,但胡适与江冬秀牵手一生,不离不弃。

胡适有时也不着痕迹地赞美自己的太太:“我的太太喜欢做些茶叶蛋、雪里蕻或者别的菜分送给朋友,等于会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给人家看的心里一样。”看胡适与江冬秀的书信来往,温情,也富有生活情趣。

幸福的婚姻里少不了情趣,这些惧内的故事,到处都是甜蜜的影子,怪不得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作者简介

刘宜庆,山东汶上人,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致力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史研究。著有《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等。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