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类
复函编号:杭环提〔2018〕20号
签发人: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52号提案
的答复
王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综合治理雾霾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为了蓝天白云,我市进行了雾霾的成因分析,从2013年起,开展了污染源清单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气共治”工程,通过几年努力,大气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聚焦“工业废气”治理。开展县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转迁,在部分地区进行重污染行业整体“腾退”。2017年来,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170家。深入开展VOCs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完成治理233家。二是加强“燃煤烟气”治理。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含)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全市133台热电锅炉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关停;147台10蒸吨/小时以上高污染燃料工业锅炉除部分关停外全部完成清洁化工程改造。三是全面治理“车船尾气”。全面淘汰黄标车,推动公交车全面清洁化。率先出台国三柴油车淘汰补助实施细则,累计淘汰老旧车23119辆。推进公交、环卫、渣土等重型柴油车“车载尾气排放检测系统”安装。四是科技治理“扬尘灰气”。推广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推进雾炮、自动冲洗、工地扬尘在线监控等新技术推广。推进渣土运输密闭化改造,市区已完成改造3200余辆。五是协同治理“城乡废气”。制定新建小区配套设置餐饮功能用房技术指引;出台城市干洗业废气排放规范化整治推进无证无照餐饮企业综合治理;实施全市域秸秆禁烧,不断提高秸秆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建设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的实施意见》,对杭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好的工作
按照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交通结构(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控等综合治理雾霾的具体建议,我局将在以下方面做好:
一是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为引领,深入推进“五气共治”工作。全面启动“清洁排放区”建设。以建立并严格执行大气“清洁排放区”地方标准体系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抓手,对标“九个最”(最严标准、最严准入、最优结构、最严整治、最严监管、最强支撑、最强保障、最严考核、最广泛参与),分阶段、分步骤实现“五个化”(能源结构清洁化、排放标准清洁化、产业发展清洁化、车船尾气清洁化和居民生活清洁化)的建设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是紧抓机遇,形成合力,强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配合市经信委、市发改排定计划,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势推进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大江东、萧山、富阳、临安等重点区域的化工、印染、造纸、铸造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及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整合、转型升级,为我市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全面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配合市交通局积极优化和调整交通结构,合理布局货物集散中心,统筹谋划公路、铁路、水路运输重要节点的规划和建设;着手调研和编制杭州都市圈交通疏导和组织方案;通过开放车牌和路权等措施,不断提升新能源车占比;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高公交分担率;继续加大力度,淘汰和更新国三以下环卫、渣土、混凝土及城市快递货运等高污染柴油车。
四是加强与气象、经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依托大数据分析,结合气象扩散和能源消耗研究,实时监测环境治理效果,动态开展大气环境治理。五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依托长三角协作机制和杭州湾城市合作及杭州都市圈等工作平台,开展区域性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强化与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的联动配合,提升监管能力,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等行为。不断提升污染源监测装备水平,推进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研究。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严抓共管,埋头苦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年4月20日
经办人:宿志弘 联系电话:87238505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