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霾 我们依然在“雾”中
市民:杭州已连续两天大气重污染,为何首个预警昨天才启动
时报记者 冯美君 文 唐玮洁 制图
1月6日A2版
时报讯 去年12月25日,《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对外发布(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试行)》),11天后,这个《应急预案(试行)》就派上了用场。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显示,前天和昨天,杭州AQI(空气质量指数)均超过了200,属于重度污染。昨天上午,市环保局官网及其官方微博发布“大气重污染III级预警通知”,这也是杭州市正式印发实施《应急预案(试行)》后首次发布预警信息。
III级应急预案应该做什么?
昨天10:34,杭州市环保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一条长微博——《关于发布大气重污染III级预警的通知》。随后,市环保局官网也发布了通知。
《通知》称,据监测,1月4日全天AQI值已超过200,另据预测,5日AQI值为201-221,按照《应急预案(试行)》规定,市环保局等各单位要立即启动III级响应措施,比如,市城管委负责增加一次道路洒水,市建委加大工地扬尘控制力度等。
根据《应急预案(试行)》规定,III级预警的定义是——经监测预测,杭州市区未来两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即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
大气重污染III级响应措施,主要是以提醒和建议为主。比如,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特异体质人群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晨练等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医院、学校、托幼机构、家庭应少开窗;市民绿色出行;排污单位减少污染物排放;机动车停车时及时熄火等。
为什么昨天才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应急预案(试行)》,杭州市区未来2天空气质量连续为重度污染前,就应该发布Ⅲ级预警。对此,有不少声音表达了质疑——因为4日、5日监测预测的AQI数据都超过了200,为什么1月3日没有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据记者了解,启动应急预案的步骤是——监测AQI数据、预报AQI数据、根据监测预报数据发出预警、根据预警启动应急方案。杭州市环保局相关人员介绍,市里的十个监测点是24小时运作,数据实时更新并发送到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即使昨天是星期日,监测中心站仍有工作人员在后台通过电脑对数据进行监测。但目前发布预警信息遇到的最大困难是,AQI预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杭州即使在全国属于先行者,但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无法精确预报未来2天的空气质量。而在预报的精确度无法提高之前,靠监测发布的预警信息,出现滞后一些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高工洪盛茂曾表示,AQI预报要比天气预报难很多。市气象台副台长杨军也表示,制作天气预报时,只需要考虑自然因素,而AQI预报,则需要把人为因素也考虑在里面,比如入冬后,北方开始启动人工供暖——这种人为因素都会对AQI造成影响。
为什么市民没有收到预警短信?
根据《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规定,市经信委要保障大气重污染期间应急指挥通讯畅通,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提供重污染预警短信等通信保障。
那么,昨天杭州市发布了首个大气重污染预警,为什么市民没有收到相关的预警短信?记者致电经信委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并没接到通知要求其发送预警短信。随后,记者联系市环保局得知,因为《大气重污染III级响应措施》都以建议为主,所以发送短信的意义不大。
此次预警会持续多长时间?
昨天,杭州发布首个大气重污染预警,因为预警主要针对发布后的48小时内,这也意味着,据预测,这两天AQI仍将会超过200。但昨天17点,杭州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了一条信息称,今天(1月6日)空气质量预报:杭州市区AQI预报值为180-200,首要污染物为PM2.5, 空气质量等级为中度污染。
既然预测今天的AQI将不会超过200,也就不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那么今天III级预警预案及其相应措施是否会被终止?
记者致电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说他们会根据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通知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