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管理生活垃圾?
发表时间:2013-10-29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杨庆


    我在日本广岛学习了两年多,这里的生活固体废物管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场和街道非常干净,很少能见到垃圾,也基本看不到清洁工人。街道旁的人行道上找不到垃圾桶,车站内、JR列车内、商场里也都很难找到。


    做好源头分类及处理,实行定日收集制度


    在日本,家庭生活垃圾需要分类丢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标准和种类。在我就读的广岛大学所在地东广岛市,生活垃圾主要分为9类:可燃垃圾、填埋垃圾、有害垃圾、再生利用塑料、PET塑料瓶、瓶和罐、新闻杂志和包装纸袋以及粗大垃圾。


    这里的分类丢弃指的是在垃圾扔掉之前对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程序往往比分类丢弃更麻烦。例如,装饮料的PET瓶子,需要卸下瓶盖单独收集,把商品膜撕下,清洗干净后挤压折叠了才放在一起。酱油瓶或食用油瓶的清洗才真是麻烦。牛奶盒和果汁盒也要先清洗,然后按照规定剪开统一收集,叠好丢弃。包装箱和杂志需要拆解后捆绑好。


    空调、电视、冰箱和洗衣机等的处置与我国尤其不同。按照《家电回收法》的规定,消费者需承担这些物品的资源再生处理费用。费用根据品牌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说来,消费者可以在邮政局买到“家电回收劵”贴在弃用的家电上,然后送至专门回收地点,也可以通知就近的电器销售或专门回收店上门收集,消费者承担回收处理费用和上门运输费用。


    例如,空调的资源再生处理费根据品牌回收费从2100日元至1575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60元至1300元)不等;电视机1750~3795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40~300元);冰箱55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440元);洗衣机2520~3444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00~280元)。这与我国恰恰相反,我们卖出废弃家电,还能有一点收入,在这里却是支出,而且金额不低。


    东广岛还实行半透明黄色和绿色垃圾袋分装制度,一是为了美观,二是半透明垃圾袋便于看清所装垃圾,更加安全。黄色垃圾袋装可燃垃圾、填埋垃圾和有害垃圾;绿色垃圾袋装可回收塑料、PET塑料瓶以及瓶和罐。


    除实行分类收集外,这里还实行定日收集制度。按照《2012年度家庭垃圾收集日程》,每天收集的垃圾种类不一。以4月的收集安排为例,周一和周四收集黄色的袋装垃圾,周二收集绿色的袋装垃圾,周五收集瓶和罐,一个周六收集报纸,另一个周六收集杂志,PET塑料瓶一个月只收集一次。如果不在指定日期丢弃垃圾,即使在垃圾箱内,收集工人也不会收走。


    日本生活固废管理最核心的是垃圾的分类化收集和预处理。这一做法主要以个人道德标准为约束,一是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体积;二是减少了垃圾在处置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了处置回收效率;三是通过分类,提高了垃圾燃烧热值,降低了焚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处罚力度大,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


    执行如此繁琐的预处理和分类规定,出于环境执法工作的条件反射,我专门想要看看执行的法律依据和相对应的处罚措施。但是出乎我的意料,除了东广岛市规定了从2007年10月1日起生活垃圾按照分类原则进行丢弃收集外,找不到对于违反此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我也询问了研究室的5名日本同学,他们都不知道有法律对此进行约束,一致认为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正是因为有这种细小处从我做起的自我约束,才使得日本生活垃圾在减量化、循环利用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通过网络搜索,我终于发现横滨市政府在2009年10月19日对于不按照提倡要求扔垃圾的人进行过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160元)的处罚,这也是全国第一起。之后千叶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从2011年4月1日起对于不按照规定分类丢弃垃圾的行为,在指导、劝导、命令下拒不整改的,处2000日元的罚款。其他县、市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由于处理空调等粗大垃圾,自己必须付30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40元)的资源再生处理费用,因此难免出现将自行车、电视、空调丢弃在偏僻地点的不法投弃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日本政府制定了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相关法》,对其实行5年以下监禁或者处以1000万日元的罚金(折合人民币约80万元),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差距达3000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是由警察署来完成的。例如,广岛县环保署有县警察署的两名警察入驻,参与平时的执法巡查,对于违反环境法律的行为,直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司法处理。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监察执法总队

转载声明:
作者:杨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