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杭州市余杭区环境质量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之规定,现发布《2008年余杭区环境质量公报》。

综述

2008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01.92亿元,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

  2008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三大国策”会议和污染减排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污染源普查和崇贤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三大环保中心工作,积极探索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7%和16%。

水环境

  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全区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断面达标率为25%,与上年相同。全区水环境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各水系水质的优劣依次为:苕溪、运河、上塘河。

  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苕溪流域水体各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且达到功能区要求,断面达标率为100%。与上年相比,苕溪流域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浓度有明显下降;受上游来水影响,氨氮浓度有所上升,但仍达到Ⅲ类水标准。

  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运河的干流、支流7个断面水质仍劣于Ⅴ类,定类项目主要为氨氮,出境断面大麻渡口氨氮浓度与去年持平。运河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点位共13个,其中有10个点位为劣Ⅴ类,3个点位为Ⅳ~Ⅴ类水体,与去年相比,劣Ⅴ类点位增加1个,13个点位氨氮均值3.42mg/L比上年上升12%。

  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2008年上塘河各断面水质均劣于Ⅴ类,定类项目为氨氮、总磷及溶解氧,出境断面渡船桥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比去年下降10.4%和34.9%。

  按“十一五”城市定量考核方式统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项次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奉口、瓶窑两大取水口达标率分别为93.6%、92.8%,较上年分别提升了2.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石油类。

  据统计,2008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340.0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2.21%。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4899.98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690.24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209.74吨。

  措施与行动

  1、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从理顺上下水体制关系着手,对上下水体制问题进行改革,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设水务公司,将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及有关镇乡街道的截污纳管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大大加快了污水处理厂建设特别是截污纳管工作的步伐。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力度,为全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结合杭州半山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2008年对全区35家企业继续实施关停并转迁,其中对杭州长荣纸业有限公司、杭州余杭潘板造纸厂、杭州向阳造纸厂、杭州黄湖伊神造纸厂等10余家区控以上重点源实施关停。

  3、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重点对印染行业、热电行业进行了污染整治,启动了热电行业脱硫工程的改造工作,对浙江海联等三家热电企业脱硫治理方案进行了专家评审,2009年9月底前全区所用35吨以上锅炉完成脱硫改造工作。

  4、开展以河道“四清”为主要内容的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大上塘河配水力度。

大气环境

  2008年全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06天,占总统计天数的84.8%,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5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区大气污染的变化受气象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现象相当明显,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2008年,全区降水的pH值范围为3.74~6.92,平均值为4.39,酸雨率为79.7%,酸雨率比上年下降5%,pH均值回升0.17,但余杭区仍属重度酸雨区。

  据统计,2008年工业燃料消耗情况为:燃料煤消耗量112.75万吨,燃料油消耗量1.17万吨。洁净燃气26069万标立方米。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156.59吨;烟尘排放总量5577.44吨;工业粉尘排放量3356.02吨。

  措施与行动

  1、加强废气重点源治理。对热电联产企业和10吨以上锅炉除尘脱硫设施进行改造,提高脱硫效率,削减了二氧化硫排放量。

  2、强化重点区域整治。深化“禁燃区”工作,开展临平西大门、杭徽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废气污染整治。

  3、加强建筑工地、道路运输、拆房工地的管理,减少扬尘污染。

  4、加强尾气污染管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新增余杭镇尾气检测点,做好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建成6个清洁能源利用村。

声环境

  2008年,全区噪声总体上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1分贝,比2007年下降1.7分贝,达到了环境噪声国家标准要求,主要来源仍是生活噪声。

  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66.2分贝,比2007年下降0.6分贝,仍处于好的水平,达到了国家的推荐控制要求。

措施与行动

  1、区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城区道路开展“双禁”工作,对噪声污染的投诉及时进行处理、整改。

  2、加强对夜间施工审批的管理,夜间需要施工单位在《城乡导报》上公布,增加夜间施工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实行社会监督。强化对工业生产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在高考期间开展“绿色护考”行动。

  3、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巩固工作,切实改善我区声环境质量。

  4、巩固、深化“多绿”创建工作。2008年创建 “绿色工地”20个。

固体废物

  据统计,2008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4.6万吨,综合利用量43.07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96.57%。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35885   吨,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全区生活垃圾总产生量26万余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

  措施与行动

  1、开展固体废物试点核查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工作,根据申报调查,全区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73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单位8家。

  2、督促企业加强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管理,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健全应急防范措施。

  3、积极配合做好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建设,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着力推进“清洁余杭”工作,清除陈年垃圾、落实保洁人员,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

辐射环境管理

全区已列入环境监管的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单位51家,实际在用射线装置160台、放射性同位素102枚。主要涉及色谱分析、料位测量、无损检测、厚度测量、医疗诊断等领域。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以镅241、铯137居多。

  措施与行动

  1、加强放射源、射线装置购买、使用的前置把关。严格按辐射安全管理要求对全区涉源单位进行管理。

  2、制定了余杭区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确定专人负责辐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提高辐射污染的应急处置能力。

生态环境保护

批准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5月,区政府批准实施《余杭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森林覆盖率   全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小区2个,森林公园3个,一级水源保护区 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饮用水源保护面积58.29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42.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m2。

  农业生态环境  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特色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2008年新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5个、区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个、市级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特色点、村和示范单位5个;新增无公害基地和安全农产品63个;完成仓前镇沈顺强养猪场等23家养猪场完成了养殖业污染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治理;创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重点整治村33个。。

  生态村镇创建  2008年,鸬鸟镇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百丈镇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镇复查;瓶窑、余杭等5个乡镇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仓前、良渚、塘栖等3个镇完成省级生态镇创建;良渚镇、塘栖镇、闲林镇、崇贤镇、星桥街道、临平街道完成市级生态镇(生态街道)创建。全区有27个村完成区级生态村创建, 6个村完成清洁能源利用村建设,7个村完成生态墓地建设,4个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措施与行动

  1、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瓶窑组团生态保护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把好项目审批关,西部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禁止水污染项目进入。

  2、认真抓好《杭州市余杭区2008-2010年生态区建设行动计划》和《2008年度生态建设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各项工作的落实。

  3、深入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采用立体养殖、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发展生态经济,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5、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完成了浙江钱潮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环境管理

环境法制 2008年,对267件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共处罚款1404.5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5件,举行听证会 2次。

  建设项目环保管理    2008年,区环保局共审批项目3230个,集体审议环境敏感项目47个,否决项目47个,通过“三同时”验收的项目454个,对所有审批在建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做到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和分级管理。

  环境监察    2008年区环保部门共督查企业740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650人次。开展印染行业核查工作,下达限期整改企业数441家,限期治理5家。开展了“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绿色护考”、 “十小”行业整治等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

  环境宣传与教育    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宣传月活动,内容有环保义工招募活动、环保袋环保篮设计大赛、“六一”环保小卫士手绘环保袋大赛暨爱心拍卖会、6·5”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暨环境质量通报会、环保法律法规咨询等。在城乡导报、余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加强企业、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老干部、新任公务员层面的教育,举办各类生态与环保培训、讲座25场,受训人数3500余人。深入开展“多绿”创建工作,2008年新建区级绿色社区15个、区级绿色学校15所、区级绿色医院6家、区级绿色工地20个、区级环境教育基地5个;市级绿色社区6个、市级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点3个,市级绿色工地10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绿色学校6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绿色家庭2个。

  环境监测    具备标准化监测站所需的所有常规监测仪器设备,区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总价值540余万元。2008年,完成196家次验收监测、828家次督察监测、750家次委托监测、605家次污染源监测任务,全年出报各类监测数据81270个。组织编写2008年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为环境管理、执法提供大量的科学、规范、有效的参照依据。

  环保能力建设    在“一副三组团”四个环境保护所的基础上,建立瓶窑环境保护所。各镇乡、街道建立了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形成了环保三级管理网络。

  污染事故 2008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全年成功处理了6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公众参与

  环保投诉    2008年全区共受理各类环保信访2940件,其中向12369投诉的1806件,区长公开电话转办414件,省、市局交办300件、政民互动平台245件、来信来访175件,信访处理率和及时反馈率100%,满意率达99%以上。区环保局被评为区长公开电话工作先进集体。

  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 切实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及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全年共承办人大代表议案4件、协办4件,政协委员提案4件、协办6件。

专栏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绩考核情况    2008年共与21个镇乡(街道、开发区)和25个部门签订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规范考核工作,对目标责任书的每个条款和内容都制定了评分标准,编制了评分细则。12月底,组织了目标责任制技术核查将核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考核并评出了优秀单位、创新单位、良好单位、合格单位。我区被杭州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生态建设暨环境保护优秀单位,余杭区环境保护局被评为2008年度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根据杭州市与我区签订的《杭州市余杭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专题召开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余杭区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的实施方案》、《余杭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2008年度余杭区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乡、街道、部门和企业。加快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污染企业综合监管,成效明显。经省环保局核定,我区2008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9万吨,削减3.7%;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0.82万吨,削减 16%,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崇贤地区环境污染整治    按照工业减量、污染减排原则,对22家污染企业进行关停转迁或淘汰落后生产线,完成16家单位的“禁燃区”改造、3家单位的限期治理与深度治理回用、4家单位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试点。崇贤鸭兰农业休闲园等4个区块1504亩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示范调整,重点实施鸭兰农业休闲园建设。完成鸭兰村等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53户农户的畜禽禁养。沿山港等10条河道高标准整治,河道整治共清淤35万立方米,绿化15万平方米。崇贤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建设,累计完成管网铺设21公里;斜桥、向阳两大泵站基本完成建设,2008年12月29日崇贤污水处理厂正式进污水调试运行,进水量约5500吨/日。

  清洁余杭大行动   围绕打造杭州最清洁城区的目标,全区范围内分层次有序推进“清洁余杭”活动,重点抓好生活垃圾袋装化、河道保洁、庭院整治、农村改厕、道路保洁、环境污染治理、绿化活动、人文素质教育和市场化保洁等九个方面,继续抓好“清洁绿化余杭”工作。第二批53个村已通过考核验收,第三批97个村已全面启动,累计清理存量垃圾12.23万余吨,100多个村实行了市场化的保洁机制,绿化种树67.7万平方米,庭院整治29726户,农村环境面貌、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污染源普查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经历了组建领导机构、制定方案细则、落实工作经费、广泛宣传发动、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及数据录入员、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清查摸底、入户普查登记、普查表格汇总、质量审核、数据录入、数据上报、质量会审等阶段,全区共清查了22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25135家单位,最终确定列入本次普查的共16405家,其中工业污染源9402家(重点源1402家、一般源8000家),生活污染源1502家(住宿餐饮业728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27家、独立燃烧设施10家、医院22家、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15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家,农业污染源5493家。

  环保综合监管    2008年区环保局继续加强与法院、纪检监察、新闻媒体、金融等部门的联手,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格信贷要求促进污染减排的实施意见》等,除发放履行通知书告知履行方式外,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及时将环境违法名单通报给金融部门,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余杭支行移送环保信息432条,全区因环保问题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退出的企业有25家,总共退出的金额为14711万元;拒绝31家“二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及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申请,涉及贷款金额20210万元。对“飞行监测”连续三次不达标、偷排直排、罚没款拖欠、排污费欠缴四种类型的134家企业先后在城乡导报、余杭电视台上公开曝光。纪委对其中2名恶性环境违法行为当事人进行了党纪处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5件,其中2家企业的产污设施被法院查封。在名牌产品、企业上市、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